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5章 各路安排 (第1/1页)
农业方面,姚一尧在收纳了东守关的部众之后,成功地联系上了之前被董陈默打掉的几个村子,收获了50来名专业的农民。 现在的农民可不只会种地(只种粮食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大多都有什么果树啊、大棚蔬菜啊之类的经验。 于是乎,这帮最重要的技术型人才全部被姚一尧送回了W702,专职负责水稻和蔬菜的种植。 畜牧业嘛,只能暂时停摆了。 整个天泉缺乏草场之类的地方,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干草储备,所以牛羊之类的常见家畜只能先想想了。 养鸡倒是挺靠谱的,毕竟这玩意可以集群式大批量养,吃米或者糠、虫子都行,而且出栏时间短,还能提供鸡蛋这种高营养的副产品。 但是,没有大量的电力和抗生素,很难支撑一个现代的养鸡场,虽然有职业人员,也只能先放放。 末世已经三个月了,之前那些养殖场内的牲畜,要么在无人喂养的情况下活活饿死了,要么是被丧尸发现啃了个干净。 总之,rou食现在是几乎找不到了。 姚一尧只能让王金福训练了几个猎户,然后听天由命地将他们投放到北麓山的各处,希望这些猎手们能打点野味回来。 和原始社会一样,每当有人猎到了野猪之类的大型动物之后,“墙内”就跟过节了似的开始分rou——虽然摊到每个人手里可能也就一两片,但毕竟有脂肪呀! 在这紧巴巴的生活中,时间缓慢地流逝着。除了姚一尧这种基地高层,连普通人也开始显露出对充足电力的向往—— 一旦电力恢复,各大工厂就可以放开产能生产生活、保命、攀科技所需的各类物资。“墙内”的幸存者们,暂时就可以过上较为舒适的日子。 但普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个几个月的黄金时间内,只要没有存下足够过冬和播种的粮食,或是没能生产出足量的射流枪,抑或没能训练出足够多能上战场的战士——现在看似欣欣向荣的“墙内”,就会和其他99%的非官方基地一样昙花一现,最终凋零在冬日的严寒以及异兽的洪潮中。 进入枯水期之后,水电站冬天的发电量会少很多,现在已是6月中旬,留给姚一尧他们的时间没多久了。 其实距离第二次科技升级,姚一尧缺的东西并不多。 这一次与其说是升级,还不如说是把末世二维码里自带的人工智能“清微”,给解压到适合的超级计算机内。 之前也说过,因为只需自用的原因,所有的编程语言在末世都没有升级,能完美地和47年前的现在的系统兼容。 而身为一个成熟的人工智能,“清微”的数据代码量是以EB为单位的,是完全无法简单地存贮在一个简单的二维码形态中的。 它只能以一种类似“压缩”的方式,被镌刻在二维码的量子构成里。而要计算出其对应的展开方式,将这些被压缩的信息还原,一台超级计算机只能说是最低要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