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兜帽女 (第2/2页)
垣皱眉道:“但他们奇又奇在,好像对大海没什么兴趣,仿佛我们只是像块绊脚石,还是可以一脚踢开的那种。” 建文知道廖三垣的弦外之音。他是这帮人里面最年长的,素来心思深重。从一开始,他就觉得姚国师只是冲四大灵船来的,蓬莱若不是恰好激于血性迎头痛打,完全可以不趟这趟浑水的。这番话说与建文总不太好听,但即便是这么委婉地提示了一下,还是让建文猜到他内心的想法了。 建文正色道:“廖先生,我们刚刚只是略有冲突,这妖僧就不吝牺牲两个长老来换取我们全部阵亡,可见他是对某种更大的目的极为在意,一点差池也不愿出。” 廖三垣和其他人都不太了解这些异教人士,此刻被建文说破其中关节,都是心中凛然,目光仿佛电扫。 建文又推心置腹地道:“若是哪天,蓬莱免不了真的成了这个怪物的绊脚石呢?” 廖三垣连忙躬身道:“那这个妖僧拼下更多血本,也要埋葬整个蓬莱。”众人也都点头称是。 就这么边走边聊着,后面的旗标渐渐又远了些。队伍末尾的三个小兵只剩了两个,原来其中一名走了一会已经病倒了下来,被哨兵和阿抛放在推潮鬼的小花船里,在冰川上拖行。所以他们三人在过浮冰的时候,需要把船一推,去到那边用锚链拉过来。 建文上前看了看,那小兵是风寒,不是冻伤,所以也没法治一治,只能休息。小兵躺在船里瑟瑟发抖,见建文来看他,只是弱弱地问他这次对付的到底是谁,说自己怕得很,又冷得很。 建文知道这神异般的生克阵法,已经超越了他们的常识。这小兵年纪好像比自己小三四岁,还要参加如此残酷的海战,当真是经历了一场大劫。他问道: “你们叫什么名字?” 得病的小兵说自己叫何志,阿抛介绍说他原来是姚勇的部下。那个开船很快的哨兵说自己叫诺飞舟,这姓不常见,名字也怪,原来他祖上就是勤廉一带的渔家,从小就开惯了船的。 建文见何志在小花船里迷迷瞪瞪的,怕他睡着了便醒不过来,便讲了个祖皇爷和常遇春、刘伯温他们打仗的故事。 “当年我祖皇爷在淳安和腾格斯他祖上打仗,常遇春刚打下了金华府,原拟两军在衢州会合。那时候祖皇爷夜间行军累得很,进了一个林子就呼呼大睡,身边刘伯温神机妙算,觉得衢州那边迟迟不来消息,一定是有什么意外,就弄醒了祖皇爷让他趁早赶路。” 他讲起故事来妙趣横生,别说小兵现在睡不着,连蓬莱几个判官也有意无意凑过来听。廖三垣捋着胡须,把铁鞭在指间转了两下,显然听得极有滋味。虽然蓬莱人都讨厌燕帝,也不怎么喜欢建文他父皇,但大明开国皇帝的事,还是有理由听一听的。 “我祖皇爷揉了揉眼睛,见四周天色漆黑,刘伯温说衢州有变又没什么理由,就一定坚持要等鸡叫了再走。他刚刚又睡下没多大会,你猜怎么着?林子里竟然有鸡在打鸣。” 廖三垣摸腮奇道:“黑夜怎么会有鸡鸣?” “这却不重要,问题是祖皇爷一听到鸡叫,心中诸事涌上心头,哪里还能睡得着?当下就起来继续行军,赶到衢州时果然见常遇春的部队正中了埋伏,左右难支。多亏两支队伍内外夹击,这才把衢州打下来。” 接着他拍拍何志肩头:“所以你现在可千万别再睡了。” 何志点点头道:“那几声鸡叫……” 建文小声道:“那声鸡叫,自然是刘伯温情急之下亲自上阵了。” 判官们想到这一代名臣学鸡叫的滑稽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建文见大家听得兴起,一扫刚才的沉重,就又讲了几个小时候在宫里的故事。 他讲了一会,何志勉力从小花船里支起身,好奇问道:“那大王三年没回过皇宫了?” 建文听他语中有几丝遗憾,心说:“到底是穷苦出身的孩子,原来对宫里的生活这么憧憬。” 他毫不犹豫地说:“和我有关系的那些亲友,大概都被现在的皇帝对付得差不多了吧,也没什么值得回的了。”他这么一说,突然忆起之前说来找自己的那个不爱穿裤子的王子。 何志迟疑道:“怪不得咱们底下人都说……都说大王是因为走投无路才到蓬莱的。”七里听到这,忍不住微勾唇角,笑着看向建文:“原来你名声这么弱。” 建文回过神,才知道了这其中的误解,道:“我来蓬莱,从来不是因为走投无路。” 不过这么一句简单的解释听起来也没有什么说服力,他知道这事最终还是要看行动。 众人从最初的几点晨星,聊到天光大亮,日头刚出海时本来像个红丸一般,努力爬升了一会也变得煞白苍茫,周围鼓着一圈白虹,浮冰立刻化得快了,但判官们脸上已经不复绝望的神色,甚至在这暂时铺满海面的冰川之上纵声大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