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公子无亏 (第1/1页)
众人又等了一个多时辰,眼见已到酉时,将近日暮,还不见赵衰回来。 魏犨道:“还有二十多里路才能到最近的乡邑,现在再不走,今夜肯定无法赶到,这荒郊野林的,咱们又无兵刃,怕是要葬身于豺狼虎豹了。” 胥臣道:“赵弟怕是路上有事耽搁了,咱们再等等罢。” 重耳此时心中也是颇为忐忑,赵衰虽跟随自已多年,但重耳知道,赵衰文武双全,德行兼备,是个难得的人材,他若离开自已另投他人麾下,完全能得到重用,做出一番大作为来,可赵衰跟着自已,一路颠沛流离,将近半生过去,依然前途渺茫,不知出路何在。自头须卷了家财逃走后,重耳便常有患得患失之感,如今见赵衰迟迟不归,心中又涌起一丝不安来。 重耳正胡思乱想着,就听众人大喊:“赵兄弟回来了。”果然赵衰扛着个沉重的皮袋从远处山头上下来,一脸风尘仆仆,却掩不住脸上的喜色。 众人又一拥而上,赵衰打开皮袋,众人见里面是两只鸭子,半爿羊腿,还有些饵饼,糍耙,桃李之类的东西。众人大喜过望,将东西分而食之,顷刻间吃了个干净。 赵衰向颠颉道:“我知道颠兄弟最好此物,所以特意向人讨了些来。” 赵衰从怀中掏出个酒葫芦,递给颠颉。颠颉双眼冒光,拔开盖来,仰脖猛灌一大口后,却再也舍不得喝了,塞好盖子,将酒葫芦用衣襟仔细擦了,挂在腰间。 先轸道:“不知道的还以为颠兄得了什么宝贝呢!” 颠颉道:“我老颠向来嗜酒如命,赵兄弟给我带了酒来,就是救了老颠的命,我欠赵兄弟一条命,留着以后还就是。” 原来赵衰见四周没有人烟,便想爬过山岗,到山坡那头寻人家,却在林中遇见几个猎户正在围捕一只老虎,这只老虎身形巨大,虽股上已中一箭,却未中要害,反而激得狂性大发,四下横冲直撞,挥动利爪,扑倒一个猎户,正待张口咬将下去,赵衰搬起一块大石,猛力投过去,正中老虎头部。老虎在地上翻了两个滚,低吼一声,爬起来还欲再扑,赵衰拿过猎户的弓箭,一箭射去,射中老虎的头部,这庞然大物才倒地不动。 猎户们大着胆子,围拢过来,见老虎确是死了,纷纷将赵衰围起,惊其为天人,又邀赵衰到家中作客。赵衰随猎户们翻过山头,见山坳处座落着十几户草屋,都是以狩猎为生的猎户,听说来了杀死老虎的勇士,一齐出来看。赵衰不敢多做停留,坐了片刻要走,村民们赶来送rou送饭,赵衰也就帐单全收了,这才有了今晚来之不易的饭食。 大家吃饱后,天气也凉快下来,便又往东面继续赶路,将近半夜,才赶到五鹿乡,向村人求宿了一晚,第二日继续赶路。众人又走了一日,这日终于到了齐国地界,大家才松了口气,齐国为天下霸主,国力强盛,不仅狄人不敢来犯,路上的盗匪流寇也比别国少得多。众人一路走来,见村居田舍渐渐多了起来,便向村民们求水问食,也无有不应的。 这日来到一个名为历下的地方,众人见这里到处是清泉流瀑,池水清涟,不觉放缓脚程,边走边欣赏沿途的景色。 重耳道:“可惜我晋国没有这等美景,否则在这里设一行宫别馆,消暑观水,别有一番情趣。” 狐偃道:“岂止公子觉得好,当年谭国国君爱此泉水,也曾建都于此,传了数百年,到了最后一任谭公这里,美景欣赏了没几年,就被齐侯以谭国无道为由,将谭国灭了,如今这里成为了齐国的一处县邑。” 赵衰道:“听说谭国和齐国还是数代联姻的,当年齐侯还是公子小白时,曾投奔到谭国,谭公不曾礼遇齐小白,齐小白当上齐国国君后就灭了谭国。” 先轸道:“这就奇了,齐侯不是一向自称尊王攘夷,主张手足之国应该亲亲和睦吗?” 狐偃道:“当初周朝建立之初,武王赐封全国诸侯八百,五百年过去,所剩诸侯已不足一百,王室衰弱,大国之间互相争夺霸主之位,恃强凌弱,四处兼并小国,早已成了难遏之势,照此下去,恐怕这天下的纷争会愈演愈烈啊!” 胥臣道:“周德虽衰,只怕天命未改,轻易还是撼它不得。” 大家说了一回话,已走到大道上,再往前就是历下城城门了,道旁有一家客栈,往来的客商们都坐在道旁的凉篷下歇息闲聊,等过了午间的日头再动身。重耳一行也坐下来歇脚,就听一客商道:“晋国近日有个大消息,说来也是有趣!” 见众人都一脸好奇地凑过来,那客商卖弄道:“晋夷吾当上国君后,反悔了许诺给秦国的河东五城,那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你们不知道的是,去年晋国发生饥荒,晋国向秦国求助,秦任好到是不计前嫌,如数把粮食借给了晋国,转头到了今年,秦国欠收,向晋国借粮,晋夷吾却不肯给,你们说是不是趣事。” 另一客商道:“礼尚往来,投桃报李,这是我们百姓都明了的道理,晋夷夷作为一国之君,却将国君的承诺视为儿戏,当真是让人贻笑大方。” “晋夷吾既然拒绝秦任好的要求,总得有个拿得上台面的理由吧!” “晋夷吾与臣子们说,晋国既已违约在先,和秦国结下了梁子,就是借了粮食,秦国也不会因此减少对晋国的怨恨,还不如不借!” “晋夷吾话虽说得难听了点,也未尝没有道理。可这种大事难道朝中就没有贤能之人劝着?” “听说有个叫庆郑的人出来劝阻,无非是拿些堂而皇之的大道理,晋夷吾哪里听得进去?” 客商笑道:“看来小人之智,亦可谋国啊!只不知秦国数次受辱,接下来会如何应对。” 客商一番议论,重耳等人听了都作声不得,客商们走后,狐偃道:“夷吾行此不义之举,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老太爷当初就说,夷吾才能有余,贤德不足,为人太过见利忘义,只怕难成大器,所以才让我们兄弟两个前来扶助公子。” 胥臣道:“看来晋国不日又要出乱子,只可怜了晋国百姓,多年来政局更迭,未曾有安稳的一日。” 众人歇了不多时,就往城里来,这历下城虽不及绛城气派,到也店铺林立,车马不绝,是个繁华的所在。胥臣提议到城中的馆邑住宿一晚,一行人来到历下馆邑,胥臣上前向门人说了来由,请求住宿一晚,供给些饮食。 门人向重耳等一打量,一个个灰头土面,衣衫不整,连副象样的马车都没有,当下也懒得向里面禀报了,道:“你们既自称是从晋国来的公子,可有文书?” 胥臣道:“我们路上遭遇匪徒,被人劫去了所有的财物,连着文书也一并劫走了。” “既无文书,如何能证明你们的身份?不是我存心打趣,我当了这么多年门人,投到馆邑来的公子使臣见得多了,就没见过用两条腿千里迢迢走着来齐国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