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卷挺进中原 第140章 养猪 (第1/1页)
宋义父母的调动异常顺利,按照宋家的计划,宋在经调到了北京某教研所。 调动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居然北京某农业研究院想调他,宋在经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归结为某工作人员的失误。 王秀则落户上海某区图书馆,随即办理了退休手续,兄弟基金覆盖范围又加上了上海各高校,爱华公司签订了几份投资意向书,宋家的触角开始伸向了大上海。 但人生总是无法圆满,宋燕夫妇的户口调动受阻。 汉武市担心爱华公司搬迁,本来宋在经夫妇的户口也被卡住,即便在得到宋在经的承诺后,还不放行。 直到接了上级指示,汉武方面才给宋在经夫妇转户口,但在同意宋在经夫妇将户口转出的同时,直接把宋燕夫妻和孩子的户口迁到了汉武市,并随即冻结。 汉武方面很清楚,宋燕才是爱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但他们万万没有料想到,实际的灵魂人物宋义凭借高考,早已远走高飞到了北京。 此时江贵已经正位为县长,但他也无能为力。 有心放水,无力回天。 宋义也无计可施,他现在实力还没有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有时,钱并不是万能的,尤其在八十年代。 万般无奈,宋义只能让宋燕提了个附加小要求,将好朋友肖军调到了汉武,单位就是爱华所在地的派出所,总算顺带给肖军划拉了点好处。 因为宋在经在当地的威信,经过宋在经的书面请求,县长江贵做主拍板,宋家在一中的房子作价2万,卖给了宋局长,这属于意外之喜。 老宅被保留,搬迁工作也变得简单。 宋在经夫妇拎着几个小箱子就搬迁到了北京。 临走前,河边的大菜园被托付给老肖同志。 肖师母卖包子,需要大量的蔬菜,菜地多多益善,上不封顶。 “宋局长,好事做到底,就让菜园姓肖吧。” 老肖同志起了贪心,他眼馋这块菜地已经很久。 涉及到主权问题,宋在经同志十分坚决,他大手一挥,“原则问题是不能谈判的。” 肖师母也悄声问宋义母亲王秀,“宋师母啊,这个菜园嘛,嘿嘿!” “阿义说了,要不是菜地不好搬迁,他都想把菜园平移到北京。” 王秀两手一摊,她随即笑道:“和送给你们有什么区别,左右是你们自己种菜,自己收获。” 旁边的肖军则心不在焉,心里在考虑辞职北上和兄弟们汇合的问题,现在,他已经知道孙军和何安的北上倒爷行动,内心实在是蠢蠢欲动。 县长江贵拍了拍老肖同志的肩膀,“老肖,人家实在是舍不得,不愿说送人这两个字,其实就是送给你。宋老师不会搬回来了,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看好宋老师的老巢,就是最好的回报。” 只有江夫人看着笑颜如花的宋燕,暗中叹了口气,开始琢磨江鹏未来的发展问题。 “阿鹏和阿征是好朋友,今年毕业后,要不也去北京找阿义?阿义要敢不帮忙,我就再也不给他吃米粉rou,嘿嘿。” 想到宋义对江禄和江富的拉拔,她的眼睛变的异常明亮。 宋在经又和老肖细细交待,哪块地适合种什么菜,仿佛一个积年的老农。 一同前来北京的,还有荣贤奕的母亲丁春花,她的身体已经将养好,但不再需要去扛大包。 知道是宋义资助荣贤奕出国,丁春花万分感激,又得知宋义居然有两个孩子要照顾,说什么也要来帮忙。 宋在经夫妇理解她的一片慈心,正好也能送儿子上飞机,才勉强答应了她的要求。 歪打正着,阿涛小盆友居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从此,丁奶奶就成为了他的坚强后盾,没有之一。 但此次大家的会面并不轻松,气氛很不自然,甚至有点紧张,连小阿林也感受到了,他吃完饭,抱着舒布达就去了外婆房间,宋义丈母娘抱着小阿涛也随即进入。 饭后,宋义和宋征领着父母进了房间,阿珍也走了进去,随即房门被关上,黑子在门外站岗。 “什么,你要养猪?” 正奇怪黑子为什么在门外值守,听完宋义的叙述,风尘仆仆的宋在经惊诧莫名。 王秀也瞪大了眼睛,“阿义,你这是干啥,这一出一出的,mama真心受不了。”她开始抚起自己的胸口。 阿珍连忙上前献殷勤,对于宋义想养猪,她倒无所谓,呆阿灿去当猪倌,她大不了去做猪婆,反正这辈子她不打算换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