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篇外的话 (第1/1页)
(先发个后面的章节给大家看看,越到后面越不好写,无数个条条框框,无数个敏感地带,但作者又不愿写舔菊类的东西,怎么办?反正看的人也不多,要不太监的干活?) 安排好阴私的事情,宋义又回到了阳光之下,他悠闲地和两位久违的兄长一起在李欣的小楼里喝茶,阿林也亲热地坐在一旁。 喝着久违的故乡茶,荣贤奕感慨万千,一年前他还几乎吃不饱饭,现在却觉得牛rou腻人,分外思念从小吃腻了的小青菜。人生真是变幻无常。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牛奶面包,外加土豆炖牛rou,我这特么不就是共产主义吗?”荣贤奕看了看远外的美国国旗,突然觉得分外滑稽。 “没有剥削其他国家的财富,美国佬哪里能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哪里能完成科技的现代化,如此,美国佬才能悠闲地坐着喝咖啡。”宋征还是心向祖国,他和宋在经一样,有一种“士”的使命感,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 “现在,我们不也是悠闲地坐在这喝茶吗?”阿林也忍不住发言。 宋义不清楚前世荣贤奕和阿林的命运,但想必不会很好,他心中暗自好笑,通过重生金手指,外加与鹤爷等人搏命,大家才获得了在美国悠闲喝茶的资格。 “这一年我在国外,看见一些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而且,有一些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先欠下了中国人民在教育上为他们所做出的牺牲。”作为公派留学生的宋征义愤填膺。 自费留学的荣贤奕连忙反驳:“老话讲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你能指望刚吃饱饭,脱下蓝大褂的人,转眼就西装革履,神态自若地享用牛排?” 随即,他又长叹一口气说道:“当然,那些为外国工作的大学生是不对,对于中国人民他们是欠了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若无其事,心向故国的还是占大多数。” 宋征还在慷慨激昂,“有人认为我们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不了解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认为我们通常只关心自己的家庭和亲属,我们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我们只在乎我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我们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他奶奶的,我决定马上就回国,贤奕,你也和我一起回去,为国效力。” “没问题,正好我想吃小青菜。”荣贤奕毕竟和宋义不是亲兄弟,也不好意思老接受别人的资助,正好有了表明立场的机会。 退一万步来说,能够报效祖国确实是他的理想所在,而且发自内心。 阿林也在边上幽幽道:“很多老外瞧不起我们,认为我们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比如对性,和食物的那点贪婪可怜欲望上。”阿林是上的寄宿学校,没少因为这个和小美国佬们干仗,得亏经常锻炼,要不不但收获不到友谊和尊重,反而会处于难堪的境地。 旁边三个人都是吃过苦的,半大小子阿林的话虽然肯定不对,但三人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出反驳的话,尤其是一年前还饿的头晕眼花的荣贤奕。 此时,从小没遭过罪的阿欣同学挺身而出,她放下手中的水果拼盘道:“所以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现在在改革开放,我坚信中国有美好的未来。” 宋征也叹道:“我也坚信有,事情总要人去做,总要有人去创造财富,我们生活确实太苦了。”他现在已经知道林红就是李欣,对宋义如何处理两个老婆的关系充满了期待,但至少目前还看不出为难的迹象,比如居然敢让小舅子阿林和李欣住在一起,说句心里话,他对弟弟某些手段还是深为叹服。 荣贤奕难得地开起了义兄的玩笑,“你不就是想当官,怪不得有人说我们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我们这些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不是因为我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我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我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脸皮已经锻炼出来的宋征哈哈一笑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想当官,可不是为了自己发财,我是想带着老百姓发财。” “说的好!”半大小子阿林发出了赞叹,随即看了一眼宋义。 瞟了阿林一眼,宋义手上也挑起了大拇指,大声赞道:“为了祖国繁荣富强,今天我们以茶代酒,干杯!” 干完杯,宋征又正色道:“我研究过福特公司,他的一系列变革,在当时不光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还推动了整个美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而福特通过对工资制度的改革,直接改变了资本家压榨劳工的局面,极大地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从而进一步服务于产品的生产。工资的提升,使得“劳工阶级”转身变成了“中产阶级”。一个有购买力的美国中产阶级直接改变了整个美国的社会构成。而数量庞大的中产家庭启动了庞大的内需市场,拉动经济开始高速增长。我们中国也可以做到,只要工业有了发展,老百姓就能有钱,就能够摆脱贫穷!” 说到最后,阿征同学激动地开始挥动右手,仿佛老百姓已经过上了幸福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