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雨降之日 (第1/1页)
“吧嗒”、“吧嗒”、“吧嗒”、“吧嗒”、“吧嗒”…… 唇齿的一张一合之间,便有数之不尽的雨点悄无声息地化为一道道雨线,穿行过自那延绵无际的黢黑云幕垂下的雨之幕帘。 雨击山石,“吧嗒”一滴。 雨落泥泞,“吧嗒”一滴。 雨降市街,“吧嗒”一滴。 雨入莲池,“吧嗒”一滴。 一步,一步…… 虽是启程,却不知是以何方作为终点。 两手前后交错,是以勉强持握住,手中稍嫌笨重的古式洋伞。 以黑色作为主体的伞布边缘,镇有米白色的镂空蕾丝花边。 足底踩着木屐轻跨而过的水洼,石体缝隙之间攒集、汇拢的雨露…… 倘若回首或是低头,约莫便足以窥见,掩映于这澄明之镜中的浮世之倒影。 再如何渺小的一滴雨露…… ——皆足以映出,露水般此世。 少女的身形,踏足于此世。 镇有米白色的镂空蕾丝花边的黑色布伞,亦是无法于这雨幕之中掩盖少女的形容。 若要言及初见之时对于那位少女的印象…… 脑海之中贫乏的辞藻再如何去揣摩、堆砌,兴许亦只能得出——有种仿佛不存于人世的“出离”及不可思议。 宛如水中之月。 恰似镜里之花。 仿佛实在与非实在的不全然之统合。 何其之美…… 正好比是个吞噬万物的壶—— 仅仅是对那少女投以注目,便似陷入某种执迷般可怖。 然那却并非所谓“全然之完美”。 故往曾得以目见那位少女的姿容者,一目便足以了然那百分之一的不足。 ——那便是夹杂于少女的纤细、柔美之中、无论如何也无法掩盖的病态与孱弱。 只是有如这般撑伞漫步、踏行于雨中,对于此点便已不加掩饰地感同身受。 若是穿过眼前偌大而又巍峨的雷门,便能抵达一条名为“仲见世”的商业街。 地狱的季节而我撑着洋伞,于近畔的雷门之处停留。 时下……是1934年,亦即昭和九年。 当前,这座雷门之上,还未曾挂有那盏后世由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为还愿而捐赠、书有“风雷神门”四字的大红灯笼。 ——而那也是,后世之人前来参拜所能见到的首个标志性的事物。 风雷二神的神像,位居于雷门两侧,仪态威严而可怖。 稍稍地停歇了片刻之后,终是不再于此继续逗留。 数百米长的铺石参道,自脚下一路延伸至供奉着观音金像的本堂——观音殿。 此去途中须先经行的仲见世的行道两侧,开设着诸多自江户时代留存至今的店铺。 然而,身畔的市街……却未能如后世那般熙熙攘攘,唯有三三两两的香客经行四下。 一旦踏足此处,便可闻及面粉混合着鸡蛋、砂糖炙烤而成的香气。 ——那便是作为浅草寺的“三大名物”之一的人形烧。 源自红豆等等佐料的、甘甜的气味,混杂着彼方的香火那虚渺的熏香…… 数百年来正如此般,为这出离人世之所,染上些许人间气味。 虽是如此……我却不曾为之而停留。 盖因此世之物,许是如那黄泉之灶食。 一旦喫食,便将由此而被永困于其中。 沿着仲见世继续向前踏行数百步,可见一门岿然不动地屹立风雨中。 世人谓之曰“仁王门”。 于释教的经典的记载中,亦称其为“二王门”,乃安置“僧伽蓝摩”——伽蓝守护神中的金刚力士之所。 门左,为密迹金刚。 门右,为那罗延金刚。 金刚怒目,威严无俦。 一旦踏入此门,便已“临至佛国”。 对于供奉八百万神明的神道教来说,与之相似的指代便是“踏入神之御所”。 一路经行至此,小袖与袴裙也不由在如泻如倾的雨幕之下渐渐湿濡。 踏过铺石参道上的积水之时飞溅而起的水花,亦是早已浸染了木屐以及附于其上的两指袜。 汗液混杂着雨点,使我身上着有的衣服密不可分地与肌肤相贴。 除却沾染了雨露所带来的厚重之外,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湿滑、黏腻的触感。 虽然早知,身着这般的服装出行想来是会多有不便…… 如今想来,在我尚未适应当下的身份的情境之下,是否减少这般不必要的出行适宜一些? 怀揣着这般带有稍许懊恼的思绪,仍然撑着伞在雨幕之中踱步而行。 停步之时,身畔已是于参拜之前须以净手的水舍。 水舍的近旁,伫立着一名单手持握着和伞、空余的手则牵着髫年前后的幼小女童的貌美妇人,在以那温和、婉约的声调,教授着幼子佛前净手的手法、步骤。 而我亦收起洋伞,依照后世造访此处的记忆,先后进行了净手以及含漱。 至此,便完成了参拜的先行步骤。 行至水舍近旁正值花季的白樱,那妖而不艳地狂咲的纯白樱瓣,伴随着雨音的奏鸣而飘零遍地,于此盛放之季哀惜地零落成泥。 “缪小姐……您回来了。” 前往本堂的途中,开口向我寒暄的,是一名身披蓑衣、头戴三度笠、似乎是负责寺院里的清洁工作的老人。 “近来天气似有转暖,但如这般降雨之日,外出行走易感风寒,请您多加保重才是。” “冒雨仍在寺院中清扫,多有劳烦的是您才是。” 不易出错亦不逾矩地、礼貌地作出了应答。 道别了老人以后,我继续朝向本堂的所在走去。 浅草寺之本堂所供奉者,乃是名为“观世音”的菩萨。 据传,浅草寺的由来,便起源于两位海民于推古天皇三十六年自海中捕鱼之时所打捞上来的一尊观世音金像。 亦有传言声称,于海中打捞上岸的那尊观世音金像,其姿容、形貌不同于寻常的观世音像。 但那些于坊间流传的传言中也未曾言及,两者之间的偏差究竟存在于怎样的地方。 用于供奉金像的观音殿,又分为前之间与奥之间。 于前之间,供奉着每逢举办开扉法事亦可对外显容的“御前立观世音像”。 于奥之间,供奉着自浅草寺兴建时起便秘而不宣的“秘藏本尊观世音像”。 依照后世的知见,浅草寺中的大部分建筑,都将于日后发生的东京大轰炸中,为美军轰炸机投下的炸弹所引发的火灾烧毁,直至十数年后才得以重建。 而那尊真正的“秘藏本尊观世音像”,相传便于那场大火之后不知所踪。 寺院对外宣称依然留存的金像,不过是事后重新铸造的仿制品。 不……或许那也并非秘藏本尊的仿制品,而是重铸了一尊真正的观世音像。 “秘藏本尊观世音像”之本貌,自此世间再无人得以知晓。 如是我以住持之女的身份步入观音殿……能否及至奥之间的秘藏本尊像之近前? 恍惚之间,暗闇有如潮水一般自天幕之上倾泻,携卷着无可抗拒的困顿笼罩了视野。 “……置换……到来了……” 颤巍着,勉强将身体倚靠在了殿门的一边。 “……比起预想的……要快了一点……” “……在这里失去意识的话……” “……会……被察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