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五章 封禅(三) (第1/1页)
就在张莹想着自己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眼神时,叶无双已经跪下来,说道:“民女叶无双见过永佳郡主。” 张莹再一看她时,发现她的目光平和,丝毫没有什么戾气。 “难道是我刚才看错了?”张莹脑子里冒出这个问号后,急忙说道:“快快免礼!” “谢郡主!”叶无双站了起来。她朝张莹一笑。这笑容也算温柔婉约了。但在张莹看来她的笑容里面似乎缺少了什么。 抛开心中这突如其来又莫明奇妙的思绪,张莹说道:“叶无双,我和你都是玉如的朋友,所以在我面前,你不必多礼的。” 张莹是个很有亲和力的人,没一会儿叶无双就和她熟识起来。她们的谈话内容很广泛,从大乾的市井百态,聊到沙陀的风土人情。 不知不觉一个时辰过去了,张莹还聊得意犹未尽,直到王婷派人前来寻她,她才起身告辞。 就在她转身离去时,她背后传来娇媚的声音:“无双恭送永佳郡主!” 张莹觉得这说话的语气似曾相识,可一时又想不起在哪里听过有人这样说话。她急匆匆奔回自己的住处。 刚一赶回自己的住处,独孤凤华就派人宣张莹觐见,她急忙赶到独孤凤华的大帐中。 行过标准的叩拜礼后,独孤凤华把张莹从拉起来。 在大帐内的紫檀雕龙案上放着一领五彩斗篷,在烛光的映照下,这领斗篷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莹莹,天冷,母后看你的斗篷有些单薄,特意让人给你赶制一个,来穿上让母后看看。”独孤凤华笑靥如花地说道。 “谢母后!”张莹急忙谢恩。 宫娥说道:“请郡主随奴婢去偏帐换衣。” 张莹随宫娥到偏帐换好斗篷后,重新回到独孤凤华面前。独孤凤华一面端详,一面说道:“嗯,很好,莹莹,这件斗篷很衬你。看来母后的眼光不错。” “原来这斗篷的面料是母后挑选的?母后待莹莹实在太好了。”张莹一高兴不由得动情地说道。 独孤凤华说道:“你是母后的乖女儿,母后自然得对你好。” 这时,摇篮里的永泰公主睡醒了,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着大帐里的人。她张开嘴巴发出呵呵的声音,似乎是在说着话。 张莹又打量了永泰公主一眼。 此时的永泰公主长得白白胖胖、那粉嫩的小脸上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她的容貌和独孤凤华很相像。 “看看,月儿(永泰公主名叫东方月)也在夸jiejie漂亮呢。”独孤凤华走过去把她的小女儿抱在怀里, 她怀里的永泰公主很配合地朝张莹露出笑容。 看着面前的永泰公主张莹心想:“谁能想到狠辣无比的永泰公主曾经也有如此可爱的一面。原来,皇义母有了自己的女儿之后,还真的没有忘了我这个义女。” 看着独孤凤华母女俩,张莹心中有些感动,感动之余她的话也很动听:“母后才漂亮呢。五日前母后设御宴款待朝廷命妇和番邦王妃时,莹莹觉得母后的美简直是风华绝代呢。还有皇妹长得很象母后,她长大后一定是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 张莹这样称赞独孤凤华倒也不是违心,虽然独孤凤华年过四旬,可是因为她驻颜有术,保养得当,时间在她那张艳光四射的脸上停滞了。此时的她如同二十多岁的女子。 被张莹一赞,独孤凤华心花怒放,她妩媚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她心里说道“莹莹一定是上天赐给本宫的女儿。否则她怎么能如此令本宫愉悦?” 在十二月初九这天,皇帝东方宸宇到了齐州,在那里逗留十天后,他率领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节从灵岩顿出发,到达泰山脚下。 东方宸宇派人在泰山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状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叫做“封祀坛”;在山顶筑坛,宽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叫做“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叫做“降禅坛”。 参加封禅的帝王夫妇,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节云集在泰山脚下。 豪华的帐篷象巨大的花朵,一个接一个地一直绽放到天边。 张莹此时没有机会登泰山,她只能够远远望着泰山上的景色。 原来冬天的泰山也别有一番景象。泰山的山顶上覆盖着一层白雪,苍翠的松柏傲然屹立在山巅,挺拔的竹林给泰山平添了一缕缕翠绿。 张莹常想:“如果可以的话,自己一定要登到泰山的顶峰,去领略“一览纵山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时间过得很快,熙胜元年即公元666年的正月初一终于来到,泰山封禅的序幕终于拉开了。 乾封元年正月初一这天,天刚蒙蒙亮,张莹就开始整理仪容,整理好自己的仪容后,她把适合她品级的饰物带在头上,然后把参加封禅用的礼服穿在身上,再佩戴好佩绶。 穿戴整齐后,她有对着镜子重上到下检查了两遍,发现没有什么不妥后,才放心地靠在玉几旁休息了一会儿。封禅的礼服里三层、外三层,穿在身上沉甸甸的,她花费了半天时间才有些适应。 不多时,张莹看到父母的寝帐中的灯光亮了,于是,急忙跑到父母的寝帐中,给父母拜年。 很快,小女孩的手里多了两个红包。 放好红包后,侍从端来早饭,因为时间有些匆忙,这顿大年初一的早饭,张莹吃得食不甘味。 卯时一过,参加封禅的人就纷纷走出各自的大帐,因为今天皇帝要在封祀坛上举行祭天仪式,所以参加封禅的人要到泰山南方的圆丘状祀坛观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