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诸天成道_第九十六章 大唐双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大唐双姝 (第1/1页)

    随着万青山政令的推行,虽然一些小节万青山因为人手而无法顾及到,但是在大方向上却是无可阻挡。

    毕竟无论是东征高句丽还是修建各处行宫,以及开拓运河,都是大工程,而现在这些大工程放下一两样,能够给予很多百姓解放了。

    不说一下子会过得有多好,但是绝对比以前好,而且其他政令也是有着其他福利给百姓。

    而且洛阳的官员现在被万青山压制住了,所以就算想要阻拦这些政令也是不能,况且除了宇文阀这种一心想要光复北周的门阀之外,其余官员也不全是希望大隋倒台的。

    毕竟他们在大隋是官,万一大隋倒台了,他们还是不是,还能不能享有现如今的权利都是一个未知数。

    只是之前的大隋风雨飘摇,杨广的表现也实在是令人失望,才让这些人忍不住提前下注。

    但是万青山一来,立刻大刀阔斧整改,并且表现出一副谁敢拦着他,就杀了谁的样子。

    然后紧接着杀掉一批官员,又提拔一批官员,让原来不看好万青山的人都眼前一亮,对万青山大为改观。

    这才是千古明君才有的样子,如果杨广一开始就表现出这些特质,哪里还会有现在这档子事情。

    他们一个个都会乖乖给他当狗了,而宇文阀这种更是会隐藏蛰伏起来,哪里会出现现在这种幺蛾子。

    甚至于有人脑洞大开觉得,是不是杨广觉得从自家老爹手上继承大隋吏治清明,难度太低,所以想要给自己提升一下难度啊。

    因此,这些官员虽然不会当万青山的推手,但是也不会过分去干预,就是打算静观其变。

    看看事情最后到底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明显是杨广占据了上风,那他们自然是立刻回头舔杨广了。

    反正当官就得脸皮厚这点是没毛病的!

    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面,万青山政令推行无碍,导致这些起义军征兵越来越困难。

    而且起义军说是起义军,可是说到底之前就是一堆活不下去的大老粗,哪有什么军纪,什么令行禁止,大部分人都是凭借着一腔孤勇。

    成为起义军之后,有一些可以做到不扰民,但是其中有一些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就像是原轨迹线之中,寇仲和徐子陵从幽谷之中出来,第一次遇到李靖的时候,就是有杜伏威手下的兵头在那里无恶不作。

    有些人从羊变成虎之后,不但原来当羊的时候的善心没了,反而比一开始是虎的人更为凶恶。

    就是有着这些人给拖后腿,这些起义军的风评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因此招不到新的兵源已经是常规cao作了。

    甚至于其中的一些士兵也想着离开,回去好好种地。

    毕竟这次杨广的政令之中就有关于土地的政令,土地在封建社会就是百姓的根本,现在能有地种,干什么还要做反贼这样朝不保夕的工作呀?

    封建时代底层的百姓,你说他精明吧,未必见得有多精明,说他蠢吧,但是在对于自身利益这件事情上面,却是一点都不蠢。

    谁都可以看出目前对自己最好的选择就是乖乖回家种地,种地还能够活下去,并且过着比之前滋润一些的日子。

    但是造反,到最后就算是成功了,但是自己能够活到成功吗?

    优秀的传销头子毕竟是很少的,想要让这种临时组建的起义军势力有着十分强大的向心力,一个明确的政治纲领是必须的。

    可是这样专门的人才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的,之所以起义就只是因为单纯的活不下去了,而不是想着改造这个国家。

    将他从一种落后的制度改革成一种新的、先进的制度。

    只是单纯的为了造反而造反,改善一下自己目前的生活以及奢望自己子孙后代的生活可以跟自己造反之后一样好。

    至于更长远的,就没有办法了。

    但是现在不用造反,不用流血,就能够有好日子过了,自己何必去流这个血呢。

    万一自己要是死了,自己家的根就断了,这是大不孝呀。

    当然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万青山使出了绝户计,就是但凡参加起义军的普通士兵,若是立刻弃暗投明,回归家乡,就可以既往不咎。

    这是天大的好事,因此这些军阀愤怒的发现,每一天,自己的队伍里面总是少了几个人,然后是十几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