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 高太尉的疑问 (第1/1页)
赵良嗣道:“这确是可能。只不知这如何联姻?还请太尉教我。” 宿太尉道:“童枢密有一养女,名叫娇秀,原是童枢密之弟童贳之女,又是那杨戬的外孙。年方十五,尚未婚配,这蔡太师之子蔡攸,有一子,也未曾娶亲,若是赵大人有心,前去说和,成其好事,那童枢密还能逆了蔡太师之意?” 赵良嗣不禁吸口凉气,这蔡攸为人,虽未深交,却也听了满耳,据传此人比那高俅高太尉还要圆滑,心机深沉,比那蔡京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是官家还未继位之时,这蔡攸在京裁造院作监守,当时不过二十二、三岁,当时蔡攸每次上裁造院时都能赶上朝臣退朝,他就算计好时辰出来,以便正好能和下朝的端王赵佶相遇。 于是,端王每次下朝都能看见一个比自己略长几岁的眉目清秀的少年下马拱手立在一边,谦恭有礼,观之可亲。端王就问左右仆隶,少年是哪家的公子,左右说:“是蔡承旨的儿子。”端王便在心中暗记其人。 许是这蔡攸太过聪明算计,生个儿子,却是生来是憨呆的。这亲事如何说的?与其做这亲事,还不如说与那高衙内了,这高衙内虽说好色,却多少是个知晓些风情,若是这娇秀嫁了那憨呆,岂不是背后要骂这媒人三生三世? 宿太尉见赵良嗣低头不语,知道这事确是问难他了,辽国降臣,只凭了这三寸不烂之舌,献了一计,便成了官家红人,一般朝堂大臣,哪个不眼红? 宿太尉道:“赵大人,这社稷之事,事关家国命运,非是一蹴而就,若赵大人不肯从这细微做起,如何更改这朝堂重臣执念?若是这重臣不得同声共气,官家如何下定决心?赵大人这一片忠心,这惊天妙计,怕是不见天日了。” 赵良嗣被宿太尉话语一激,心头不禁热切起来,想起自己千辛万苦,来到大宋,这心中盘算数年计谋岂能毁于一旦?腾地站起,向宿太尉施礼道:“太尉之言提醒了我这梦中之人,为这大宋江山,赵良嗣不惜此身。这便告辞,去促成此事。” 宿太尉微微一笑道:“赵大人为了朝廷,多多辛苦。” 赵良嗣辞了宿太尉出来,上了轿子,叫去那蔡攸府上,行道半路,赵良嗣却是一醒,心道,若是这童枢密知晓是我将他女儿与那蔡攸呆儿子牵线,耽误了女儿终身,岂不坏事?这满朝重臣之中,随便拉拢一个,不也强似那呆子?何况这蔡太师已然赞同联金灭辽,何必去锦上添花? 赵良嗣想到此,喊停了轿子,问道:“到了哪里了?” 轿外亲随答道:“大人,到了高太尉府前。” 赵良嗣暗道莫不是天意?下了轿子,让亲随前去禀告,片刻间,太尉府出来个老都管,请了赵良嗣进府。 高俅独自在书房猜疑,这赵良嗣向来自恃甚高,满眼中这大宋朝堂上就没有几个能看入眼的,倒也难怪,这金辽相争数年,朝堂之上竟无一人有过联金灭辽之想,更无那联辽灭金之计,让一个降臣藐视,满朝大臣只看了官家脸色行事,也有数人想借此争功的,鼓吹赵良嗣,若是将来事成,也能分杯羹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