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道学院_第二百八十五章 清风论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五章 清风论茶 (第1/1页)

    姜诺等三人去吃饭,清风和轩辕立喝茶。

    清风娓娓道来,那一次我们和无痕喝茶,她写了一首诗。

    《白茶牡丹》

    白牡丹有叶有芽

    取自四月之前的嫩叶

    是在银针全芽采完之后的第二产品

    采过了银针,还没开采的已经长出了嫩叶

    再摘下来的,经过晒制就是白牡丹

    品过才知味道

    新茶没有陈茶的色重

    浅黄的茶色

    这时候是枣花香

    三年之后的白牡丹才有nongnong的药香

    买新茶喝陈茶成了一种时尚

    做收藏也是一种品味

    陈年老茶是陈的越久价值越高

    白茶陈年香

    这是她对白茶的态度。其实爱茶的人就是这样,喝的是味道,品的是感觉,写的是心语。

    我读着也蛮有意思。就像人家写的去采茶,翻山越岭来爱你,爱上你的茶。

    说起来我们没事的时候也是谈谈这些风花雪月、诗词歌赋。这一首也是她感悟人间七夕写的作品。

    《摊破浣溪沙·夜》

    夜静繁星伴月行,谁人楼外醉长亭。

    幽怨筝声向何处,泪盈盈。

    七夕传奇千古事,逍遥天外历峥嵘。

    秋雾复来难见路,且聆听。

    还记得那一年,那一日,我们在一起品茶,她告诉我们说,这一天是人间的七夕,人家都在为牛郎星和织女星写诗。

    然后她也写了一首,就是这一首。当时的时候我们并不清楚人家有什么故事,所以对他写的这首诗,也感觉到无所谓,等在人间久了,知道这个故事才知道,人间是很重感情的。

    喝茶喝的是个感觉,也是看和谁来喝。

    好象神州最早为世界创立了茶学,既繁荣了茶业经济,也积累了丰厚的品饮文化。古代茶书,真实地纪录了我国茶业发展的历程,以及我国茶道、茶礼、茶艺、茶俗等传统文化的形成和演化,凝聚了一代又一代茶人的经验和睿智。

    其中,唐人陆羽第一次为茶立书《茶经》,他在《茶经》中多处讲述饮茶的功效:“荡昏寐饮之以茶”,“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但他决不仅仅把茶当作健身益思的饮料,他同时认为在茶的品饮过程中,可以得到身心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他在“五之煮”中说,煮茶“其第一者为隽永”,又云“至美者,曰隽永。隽,味也。永,长也”。他在描述煮茶中的沫饽变化时,恍若在观赏景色:“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樽俎之中。”

    陆羽主张茶艺要美,技术要精。饮茶者在这“精”、“美”之中,陶冶情性,升华品德。他率先提出了饮茶者的道德修养:“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倡导以茶养廉,以茶励志。裴汶在《茶述》中又提出茶的“致和”精神:“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