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坑哥进行时 (第1/1页)
晚上父母回来后,依旧是熊玉莲做饭,老爸李忠被下村的一个人叫去喝酒了。 从李成所在的中村到下村,以大人的脚程,也就十来分钟的事,至于小孩,那就是二十分钟到几个小时左右,毕竟他们更在乎沿途的风景,而不是目的地。 李成家并不是穷的一无所有,他家还有个二八大杠自行车,小的时候李成身体不好,经常被载着去看病,有时候前面会放个椅子,两条腿的那种,刚好能绑在两条杠上固定住,有的时候是直接侧坐在大杠上。 不过,李忠没骑车去,除了距离不是很远,晚上骑车不方便也是一个原因,农村的路坑坑洼洼,而且石头还多,一个不小心就会摔跤,而且李忠还是去喝酒的。 李忠只带了个矿灯就走了,是那种电瓶挂在皮带上,灯可以挂在头上戴的安全帽上。 熊玉莲炒好菜,依旧是白菜,只是多了包榨菜,以为李成不吃辣,就给李成弄了白菜。 李成也不介意,白菜就白菜吧。 不过吃完饭,李成有点尴尬的看着老妈拿着自己的裤子看了看,甚至在裤裆部位闻了闻,夸道:“阿成长大了,居然不尿裤子了,mama今晚帮你把其他裤子缝好怎么样。” 李成能怎么办,只能说好。 晚上,没再发生“地震”。 第二天,李成起床后依旧是上厕所,不过他已经扯了几张李功的作业本,当着熊玉莲的面用木棍刮完,又偷偷拿着纸擦了一遍。 今天是星期六,李功不用去上学,不过他也没时间玩,被抓了壮丁。 南方水稻是一年三熟,不是说一片田一年能熟三次,而是一片田一年只能熟两次,耕种时间是二月和七月,另外一熟,是路程远一点的田,那种走路都要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到的田种上糯米,在八月份不忙的时候收割。 糯米一般用来酿米酒,或者做糍粑。 李成年纪小,倒是不用去,因为他年纪小,老妈跟奶奶说了声,李成中午的饭就交给了奶奶。 前面说过,李成一家跟爷爷奶奶家是分了家的,基本上是各过各的,李成听老妈说过,怀他的时候,老妈还要上山砍柴之类的,他出生后,奶奶也没帮着带,而是被熊玉莲背着上山。 不过,像这种一顿饭的事,倒也常有发生,比如老爸老妈要去很远的地方做事,就会把两个小孩丢给奶奶,又或者住在不远的阿玉她们家。 怜悯的看着李功蹦蹦跳跳的走远,李成叹了口气,年幼就是无知。 不论是长时间的弯腰拖禾苗,还是幼苗田里无孔不入的水蛭,都够这孩子受的,而且…… 想着自己等下要使得坏,李成笑得分外阴险。 水稻不是说直接把种子丢田里就完事,而是先把种子浸湿等它发芽,然后弄一片田育秧,等秧苗长大到一定程度,在插到别的田里,这样才能保证田里的水稻分布均匀,而不是跟得了牛皮癣一样,东一块西一块。 而李成,跑到卧室翻动李功的书包,把他的日记翻出来,看了几篇,果然如自己想的一样,除了鸡毛蒜皮的事,就是说哪个小女孩怎么样。 拿着铅笔,李成尽量模仿着李功的笔迹和语气写道:“我家有张shen奇的床,有时hou到了晚上会自己动,不过我一xing来就不动了,有时hou,我白天去看它,它也不动……” 至于出现拼音,是李成估摸着李功应该还没学过那个字,不认识换掉的。 说实话,这工作还挺累的,毕竟他不是专业的,笔迹模仿的不像,经常要擦掉重写,而且还要考虑哪些字李功学过,唯一庆幸的是他老爸也不是专业鉴定笔迹的。 而且写完后,李成还对比了一下李功以前写的日记,发现篇幅过长了一些,只能又费力的修改了一遍。 长出口气,看着自己的“杰作”,李成得意的笑了起来。 剩下的,就是怎么让老爸看到,那样分床睡的愿望应该能实现了。 老妈看到不行,她不识字。 从卧室楼上下来(一楼太暗,外面不方便作案),李成在外面晃荡了一圈,被爷爷找到吃过午饭,又开始晃荡了。 老爸老妈他们是带了米、菜和锅去的,种田的地方比较远,中午会在那里解决掉。 遇到那群小女孩,看到李成就跑了过来,问有没有好玩的,或者能赚钱,甚至捡钱的事。 李成无语,哪里来的那么多捡钱的事啊,就算自己乐意陪她们玩,丢个几毛钱陪她们乐呵一下,晚上老妈不得继续对自己进行教育啊。 毕竟,自己昨天才接受完“独立捡钱”的教育,现在就顶风作案啊。 不过也有点无聊,于是找了个阴凉的地,让她们给自己捶腿、捶背。 本来,一群人里,那个阿玉的小女孩是大姐大,不知道是因为那个低等忠诚的缘故,还是因为带她们捡钱的缘故,几个小女孩还真听他的,居然真给他捶腿捶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