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人间大道皆伪道 (第1/1页)
宁然一阵沉思,顾夭之说得在理,如果硬是要把剑山看做西山,确实难以掩盖过内心深处的自己。 这个道理懂很简单,就是人世间的三大心境而已,宁然在前世也有所了解。人间第一境界,看片是山,看水是水,这个境界就是最初的境界了。第二境界便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第二个境界就是宁然现在必须面对的,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的宁然需要看破心中的“十万大山”。至于第三境界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对现在的宁然来说还太早了,之前要等到真正用“阳关十三叠”对敌时才有这般要求。 顾夭之看宁然沉默,眉头微皱,似乎是有疑惑不解。他认为宁然是还没懂得他所说的,于是举了个例子给宁然:“宁兄,修道的先人前辈曾经有过这么一个说法,知道了这个,可能宁兄就更容易懂了。” 宁然看着顾夭之,有些不明所以,不过多了解一点也没什么坏处,于是说道:“顾兄赐教!” 顾夭之这次倒没有卖什么关子,直截了当的说道:“站在修道顶峰的那一群人,总是有一个说法,尤其是对于第五境玄关境的大修士来说。” “抛开佛家那一群走神道的和尚,那么宁兄可知第五境何为玄幻境?”顾夭之声音不急不缓,徐徐的说着,“正因为第五境有一大关隘,关乎人间大道的本质,甚至于曾经引起过天下间修道人士的一场浩劫,即便如今道门依旧分做两派。” 说道这里,顾夭之一翻手中的茶杯,然后又从盘中拿出一个茶杯,倒了两杯昨夜宁然泡的冷茶喝了一口。叹了一声居然还要自己倒茶,弄得宁然好不尴尬,连连道了几声歉。 顾夭之喝了茶之后便说道:“我就拿近处的说,诸如我剑山弟子住的剑道,到了巅峰,总归会有人怀疑剑道其实是伪道。” 宁然听到这里有些诧异,伪道这一说法他倒是从来没有听说过,便问:“顾兄,不知伪道是作何解?” 顾夭之难得没有笑宁然,反而叹了两声,说道:“大道无名,无为而有为。风雪是冰寒的,炭火是炽热的,那为何炭火不是冰寒的,冰雪不是炽热的呢?这些习以为常的事,其实就是自然之道,世间之物,无不内含大道。但天地初分,道物相生,却并没有剑之一物。而是后来世人创造出来的,是为后天之道,不归天道之内,这类就是伪道。” 说罢顾夭之有些迷惘,回过神来后自嘲的笑道:“是我多想了,现在我去看这些,实在是自找麻烦,留给他们那些老头儿去烦吧。我只是说,宁兄,道尚且有真伪,何况乎西山与东山呢?” 顾夭之看着面前杯中深绿的过夜茶水,久久不语。宁然看着顾夭之,久久不语。最后宁然拱手对顾夭之说道:“抱歉,顾兄……” 他听得出顾夭之想说的是大道由心,借此来说明西山还是东山,全有心中的那个自己决定,却被他一个关于“伪道”的问题乱了道心,以至于后来顾夭之说得十分糊涂。 顾夭之依旧沉默。突然,顾夭之举起手中的茶杯一饮而尽,“砰”的一声放下茶杯,起身对着宁然笑道:“宁兄不必介怀,这是我早晚要面对的问题,与宁兄无关。对了,稍后我还有点杂事要去处理,我就先告辞。” 说罢顾夭之不等宁然说话,也忘了之前说好的要问宁然的那个问题,便又大摇大摆,似乎天老大,我老二一般的二世祖模样走了出去。 顾夭之走后,宁然远没有疑惑得到解决的高兴,心中只有满满的歉意和担忧。最后顾夭之看似是潇洒,实则宁然注意到顾夭之的那个茶杯空无一物,也就是说顾夭之最后将茶叶都吞了。宁然也不相信顾夭之急匆匆的离开时真因为有事,很可能是道心已经出了大问题了。 ………… 此时顾夭之他娘,也就是那位四境大剑修莫陈,看到大门处刚进来的顾夭之满脸迷惘之色,周身剑气混乱不堪,便知道出了大问题。还坐在牙床上看着一本剑经的莫陈身形一闪,就已从屋内出现在了顾夭之身边,扶住了脚步虚浮的顾夭之,万分担忧的问出什么事。 顾夭之此时感觉胸中如有万钧大山压在上面,难以喘气,并且一阵恶心。从青霜楼一路走回来,顾夭之一直在告诫自己忘记刚才的事,但却已在不知不觉中越陷越深,最后咬着舌尖好不容易摇摇晃晃着才回到了家里。 待顾夭之坐在自家客堂里的床榻上,这才多了几分力气。看着屋内焦虑的娘亲,顾夭之心中很是感动,不过现在实在没有多的心情去想其它的了。 顾夭之告诉了莫陈事情的始末,却把宁然给抹去了,只说是看一本书,不小心深入了书中的大道中去,如今弄得伪道大道混淆不清。 莫陈此时也有些无法,毕竟她也只是四境而已,并且还是中期修为。最重要的是顾夭之的这个问题可轻可重,轻了还好说,不消几日就会随着忘记而如同感冒一样就自行好转过来,如果严重了,甚至会道心崩碎,一身修为全失,即便能保住修为,此生也恐怕难有存进。 正待莫陈打算招呼下人来照顾顾夭之,自己去找顾敻回来,便被顾夭之一声叫住:“娘,我没什么大碍,只用休息片刻就行,现在我已经感觉好多了,就不用去让爹cao心了。”顾夭之哪里是不想让顾敻cao心他,只是怕顾敻回来后cao练他,因此才这样说。不过也是他一股气不服,如果能凭自己度过这一关,对以后修道路上的裨益匪然。 顾夭之拦住莫陈后,就顺势躺了下来,他这样感觉要好受一些。莫陈看着顾夭之似乎确实比刚才回来之时好多了,也明白如果靠顾夭之自己度过这一直指道心的关隘,以后的修道路不说坦途,也算是大道可期了,自然希望儿子自己度过,故此也没打算去叫顾敻回来了,就在一直时刻关注着顾夭之,稍有不对便可以去叫顾敻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