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2.轴承与滑轮 (第1/1页)
算上孙皓,姜明现在有31名学生,其中有6名女孩,都是聪明伶俐、吃苦耐劳的青少年,又处在适合学习知识的十一二岁年纪,因此学习速度非常快。 数学已经学完了四则运算,正在学习几何的初步知识。物理学习了很多初级知识,主要是简单的自然现象解释,还没有按力、热、声、光、电等课程系统学习,而且热学、电磁学未来几年都用不上。语文以识字为主,简体和繁体并用,所以负担重些,当然姜明抄袭了很多寓言故事当作课文,所以并不枯燥。 两人来到学校,见李婧柔正在上课,便站在窗外旁听,只听李婧道:“同学们,小马过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姜明不在的时间,都是李婧柔、孙欣甜帮忙上课,李婧柔跟在他身边时间最久,数学、语文、自然都学到不少,拿着姜明的教案也能应付。 一个小孩举手回答道:“河水深不深,只有自己尝试过才知道,碰到问题要自己试着解决,不应该总找他人帮忙。” 后世很多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简单直白,又能传递做人的道理,比古代的启蒙课本要活泼很多,小马过河、狼来了都是这样。 下课后,李婧柔见姜明、孙欣甜携手而来,过来问道:“你们怎么来学校了?” 姜明微笑道:“我刚做了一个有意思的东西,将来上课用得上,欣甜也感兴趣,就跟过来一起看看了。” 半个小时后,cao场的架子上挂起了一个滑轮组,学生们都盯着这个奇怪的器具,交头接耳,纷纷猜测这是什么。 “孙皓,你去问下老师这是什么呗?” “为什么你们不去,叫我去问?” “姜老师是你姐夫啊,好说话。难道你怕了?” 毕竟还是十来岁的少年,被这么一激,孙皓不服气,跑到姜明面前,问道:“老师,这是什么?为什么要挂在横杠上?” 姜明眯眯笑,来到孙皓面前,附耳道:“小皓,这本来是送给你的礼物,今天就先物尽其用,完了再给你哈,大不了晚上再给你做顿好吃的。” 孙皓点点头,也轻声道:“那就这么说定了,今天要吃你说的红烧rou。” 姜明点点头,道:“好!就做红烧rou!” 建好高炉后,姜明让铁匠铸出了铁锅,这个比较容易,做好凹形模具后,里面倒入少量铁水,用凸形模具轻轻挤压下去,铁锅就铸好了。 有了铁锅后,姜明连续几天都亲自下厨,菘菜炒rou、红烧鲤鱼、清炒山菇等各种炒菜送上餐桌,让两位美女赞不绝口,原来姜明自夸厨艺不错,不是吹牛。孙皓更是吃货一个,天天吵着姜明换新菜式。 搞定小舅子后,姜明走到所有学生前面,道:“今天就在cao场上给你们上自然课,这个是滑轮组,可以帮我们节省力气,提高日常生产工作的效率。” 其实咱们祖先在战国时期的《墨经》里就有滑轮的记载,不过那时将滑轮称为“挈”,用来改变力的方向。不过古代的滑轮都是用滑动轴承,到元朝时期,郭守敬的浑仪在两环之间安装了四个小圆柱体,构成滚子支承,这种结构与近代“滚柱轴承”减少摩擦阻力的原理相同,这可以说是原始的滚动轴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