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2.扩产、修路 (第1/1页)
督军府会议室,姜明、苏佚、李婧柔围坐在一张会议桌前,江小鱼、雷老三、蒋七、刘根水、李兴全等人也列席会议。这是姜明按照后世的会议模式,向木具厂订制的全套桌椅。 姜明最关心军事,首先了解兵工厂的事,问道:“小鱼,现在硝田的产量怎么样?” “现在硝田的工人经验越来越丰富,每个月可以生产硝石400公斤。” 经过前期的几场大仗,革命军的火药只剩下1700公斤,远远不够未来扩军和开矿的使用量,因此必须扩大火药的生产。 姜明沉吟片刻,对雷老三道:“雷老,硝田必须扩大规模,我计划在肇新寨和儋州城外各建一块1000平米的硝田,这种事你来负责。” 占领四个州后,姜明搜刮到了100多公斤的硫磺,可以配制出1000公斤火药,现在反是硝酸钾不足,因此硝田的扩产就提上了日程。假如维持一支10000人的火器队,每次训练的话,单是火枪的火药消耗就要300公斤,加上炮兵的话,差不多600公斤。将来打仗的话,火药的消耗更是惊人。 “好!”雷老三点应道。 “咱们兵工厂在城外的江边,还要再建几架水车,钻床、车床和磨床还是用水力驱动转动速度快,将来新的机床也需要用到水车。” “督军是打算扩大工厂的规模?”苏佚问道。 姜明点头道:“嗯,无论是兵工厂制造的兵器,还是砖瓦厂、水泥厂、木具厂生产的民用物资,都不够全岛6万多人用,因此我打算扩大这几个工厂的规模。” 现在革命军的地盘是原来的几十倍,将来推广砖瓦房和修路的话,水泥和砖瓦的需求量肯定是几十倍甚至百倍的增加,这两个工厂的扩大规模最为迫切。 烧砖、烧水泥都需要大量的煤炭,海南不是什么煤炭大省,姜明也就知道儋州这边有煤矿,而且是质地较差的褐煤,所以煤矿也需要扩产。虽然古人很早就会烧制砖瓦,但技术成熟还要到南宋时期,从各州城的城墙就能看到,基本都是夯土墙,而明朝基本都是包砖墙。 姜明的烧砖工艺是能够大规模扩产的,在地盘没有稳固之前,他暂时不打算让技术泄露出去,所以砖瓦窑还不会异地扩产。其他工厂更不用说了,放到世上,都是先进技术。 “可是工匠人手远远不够啊?”苏佚问道。 姜明摇摇头,笑道:“哈哈,苏兄不用担心这点,我这次出征,在其它州县搜罗到两三百名工匠,特别是铁匠、木匠和泥瓦匠,过段时间都会陆续接到儋州来。另外,用人最多的地方是矿石开采,像石灰矿、铁矿石和煤矿,我们完全可以用俘虏来做这些事。” 古代匠人没什么地位,姜明虽然是半强制性地将他们迁到肇新寨,但对他们都很客气,每个人都提前支付了四五贯钱的路费和安家费。所以,大部分工匠都同意搬到肇新寨,当地的官员接到通知后,就会陆续将他们送过来。 肇新寨是革命军起家的地方,有着重要的煤炭资源,距离石碌铜铁矿也不远,姜明计划将它打造成工业基地,就跟德国当年的鲁尔区一样。所以,他才将海南岛上能搜罗的工匠尽可能地都迁到肇新寨。 “那苏某就没有问题了。” 姜明轻轻颔首,继续道:“今天叫大家过来,主要是两件事,第一件是扩大工厂的规模,第二件就是制定今年的发展规划。我有一个想法,大家可以看一下,顺便提提意见。” 说完,李婧柔便起身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纸,上面详细列着三四个工程建设计划,并用表格的形式列式了里程、耗资、用工数等信息。 待大家看了15分钟后,姜明说道:“我今年计划先在儋州周围修建几条道路,从肇新寨到儋州的道路已经修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把儋州连接到附近县城的官道再整修一番。第二项工程是在儋州附近修建盐田和造船厂,具体的地址咱们再一起讨论下,这项工作由刘根水和李兴全你们两人负责,在船厂建好前也要准备好足够的木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