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开炉炼丹 (第1/1页)
公子羽在中山国的地位比较特殊,他虽是大臣之子,但也有中山公子之名。故而,公子桓前来,他得先依臣子之礼,在门前恭迎。而处于对公子身份的尊敬,季陀这个中山国最大的司马(内臣,中山姬姓的管家)都得向公子羽行礼。 公子桓之下,皆须行礼。而公子羽则带众人向公子桓行礼。 一堆繁琐的礼节过后,公子桓已经迫不及待的来到公子羽面前。 公子桓拉着公子羽的衣角,奶声奶气的问道:“羽哥哥怎么都不回顾都了?桓弟可是很久没有见到羽哥哥来!” 公子羽对公子桓并不陌生,公子羽来到这个世上,在床上静养之时,公子桓就曾来探望过他两次。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公子羽还对环境有些陌生,不敢与人多言。 正所谓言多必失,公子羽一直都是一个很谨慎的人。在公子羽渐渐熟悉和了解公子桓之后,公子羽的戒心自然也没用在这个十岁小孩子的身上。 公子羽见公子桓很是可爱,忍不住捏了捏公子桓的小脸,蹲下来,故作神秘道:“因为这里比顾都更有意思,这里好玩的东西更多。桓弟想不想玩啊?” “羽哥哥说的是真的吗?桓弟在顾都可无趣了,苕jiejie整日就直知道投壶,而且还没羽哥哥投得好,桓第都快闷坏了!”公子桓说着,还对公子羽身后的彩衣孟鼓苕做了一个鬼脸,像是在埋怨孟鼓苕自己来找公子羽玩,都不带他来的意思。 孟鼓苕瘪着嘴,故作抱怨道:“小白眼狼,苕jiejie回顾都再也不带公子桓玩了!哼!” 公子桓挠了挠头,似乎再想什么,片刻后,公子桓凑到公子羽的耳边小声道:“羽哥哥,苕jiejie说你的坏话,说你是大坏蛋!” 公子羽看了一眼孟鼓苕,似笑非笑得对公子桓道:“那等下羽哥哥带桓弟去看烟花,就不带你苕jiejie了,好不好?” “烟花?什么是烟花?比投壶还好玩吗?羽哥哥,羽哥哥,快带桓弟去看!”公子桓两个大眼睛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烟花可比投壶有趣多了!烟花像闪电一样耀眼,比花还要漂亮……” “羽哥哥,桓第现在就要看!我们这就去好不好?” 公子羽点了点头,拉着公子桓来到了后院。 公子羽对徐角道:“去准备一些竹筒,按照昨天的那个量,灌进竹筒里。切记只要上下要用泥封……” 徐角揉了揉,昨天被易师鞭打,还有些淤青的眼角,摆手道:“角今日不适……不然……” 公子羽笑道:“放心,这次不会有什么危险。” 徐角有些犹豫,道:“那公子先把易师的耳朵捂上……” “……” 正堂上,老伯和季陀这两个老友相谈甚欢,想来也是多日未见,甚是想念。 老伯和季陀曾为一车之兵,同为车将,感情自然很深。 二人寒暄过后,季陀便随口道:“公子羽虽被驱逐出城,但如今也有封地了。倒也算是因祸得福。” 老伯笑道:“公子好游玩,出了顾城倒也清静。若是公子能在河头封君,也算了去了家主的心头之事。” 季陀闻言,微微皱眉,道:“封君虽好,但公子羽毕竟是大臣之子。若不能子继父业,怕也……” 封君,一国公子有了封地之后,在立冠之年便会接受君王的赐封,以封地之名而封君,是氏族公子成年的一种象征。最后名的战国四公子,立冠之后,便称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当然也有说法,君是尊称,与封地和年龄无太大关系。 公子羽若在河头封君,则向世人承认了公子羽靠血缘关系也可得封地的事实。按道理说,臣子若得封地,必须要获得一定的功勋。而公子羽的父亲,公孙焦都没有封地,他的儿子却有封地,这无疑是对公子羽身份尊贵的一种认可。 老伯期盼公子羽封君,是希望公子羽的身份更加尊贵。 而季陀觉得公子羽封君不好,是觉得公孙焦只有一个儿子,理应子承父业,成为中山国的大臣,然后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地位。 两种发展无疑是公子羽未来要走的路,无论他走哪一条,皆是各有利弊。若要在利弊中深究,恐怕季陀要比老伯要了解得更多。毕竟他比老伯要更接近权利中心。 老伯也知道,子承父业,是家主公孙焦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只是…… 老伯长叹道:“家主学识渊博,志学之年时(十五岁)曾游学诸国。立冠之后,回中山,便被委以重任,是以年少志于学而臣于国主。不是老奴埋汰我家公子,我家公子整日只知玩乐,若无学识而上位怕是……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