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柱国_第九十三章 靴子落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靴子落地 (第2/2页)

异人颇有长处,与异人通商利于国祚延续。若是祖宗怪罪,有我担着。诸位可还有异议?”

    “太后圣明。”徐宝禄等人当即恭维道。

    曹尚书迟疑片刻,上前奏道:“太后,即便这通商口岸要开,那也不能选在观海城啊?”

    “那你觉得放在哪里好?”郑太后冷声问道,言语之中已有不满之意:“哀家刚刚可是亲耳听见你反对通商之事。”

    “刚刚是老臣愚钝,臣以为第一个通商口岸应该设在……山东威海。”

    “曹尚书变得真快。”兵部丁尚书冷声说道:“通商口岸设在威海,与京城虽相聚八百里,可若是骑兵突袭的话也只需一天一夜的时间。到时候京畿的防卫该怎么办?这通商口岸自然是离京城越远越好。”

    曹尚书见通商之事已经无可阻挡,便想趁机捞点好处,把这通商口岸争取过来放到他的山东老家。奈何他先前叫的凶,如今被丁尚书这么一挤兑,竟有些理屈词穷。

    太后见诸事已定,便准备先行回宫休息。今日与群臣争斗,她已经有些疲乏。

    “徐首辅,哀家先回宫了,你好生招待异人使团,再将通商之事拟个章程出来。”

    “是……恭送太后。”

    群臣也纷纷跪送太后回宫。陛下也回御书房了,是被太后“请”走的。今日的酒会,他的心思大部分都在异人使团那两名年轻女子身上,后来见到宝儿和艾米莉气质不俗,又有些心痒难耐。幸亏他行事隐秘,没有被钱进瞧见。

    钱进此时终于放下心来。通商口岸一开,他到时候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做海外贸易,算是扫清了前路第一道障碍;再者,今日又把献给了太后,算是圆了二师兄一个心愿。

    他找了个酒杯倒满,走到窦玛力跟前说道:“阁下,通商之事已定,诸位不如随我一起敬陈国的大臣们一杯?”

    “那是应该的。”窦玛力爽朗的笑道。

    待钱进领着窦玛力等人来到陈国大臣们这一边时,梅祭酒等人板着个脸,衣袖一挥便扬长而去。不少大臣跟随,一时间这谨身殿竟然走了一大半大臣。

    钱进不以为意,走到徐宝禄跟前说道:“首辅,通商一事若是您力挽狂澜,今日只怕还要多些波折。”

    “这是老首辅的遗愿,本官即便得罪些人也要一力促成。”徐宝禄仰天长叹,紧接着又吩咐道:“此事虽已告一段落,但后面还有些事要办,你赶紧写个折子,有什么要求一并呈上,到时候自有我去与太后和陛下禀报。”

    “一切听首辅调度。”钱进举杯一饮而尽。

    此间事了。异人使团自然要与留下的大臣们庆祝一番。

    钱进伸手朝宝儿和艾米莉竖了个大拇指,赞道:“今日这差办的不错。”

    宝儿吐了吐舌头,有些夸张的说道:“今日才算见识到朝廷里面的风风雨雨。”顿了顿,她细细打量了自己一番,问道:“今日我这身没人瞧得出是个女子吧?”

    艾米莉扶住宝儿的身躯左瞧右瞧,说道:“应该看不出来。”

    钱进望着她俩胸前微微隆起,无奈的说道:“都随我回院子里去吧。”

    三人刚出谨身殿大门,前面一名穿红袍的官员拦住了去路,正是兵部的丁尚书。

    “丁尚书,有段日子没见了吧,上次那酒觉得怎么样?若不够的话晚辈再送些过去。”钱进笑着上前行了一礼。

    丁尚书对钱进的玩笑话不为所动,好一会儿才说道:“这通商之事定下了,可你有没有想过我大陈为什么要施行海禁?”

    “愿闻其详……”

    “陛下新登大宝的时候,我大陈说不上安定。北边有鞑靼,辽东有女真,海上有倭寇,内里有明王。沿海是富庶之地,这倭寇肆掠也有些年头了,之所以重启海禁,便有阻断倭寇的缘故。如今是因为他们国内斗的不可开交,才消停了些。今日已经敲定了通商之事,倭寇也可以趁机来我大陈作乱。你可想好了应对之策?”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说了,通商口岸开放之后,倭寇若是想来陈国通商,自有陈律约束;若是这些倭寇不按规矩来,晚辈第一个不同意,自然是杀之而后快。”顿了顿,钱进换上一副笑脸,说道:“今日正好有事与丁尚书禀报。我如今得了个锦衣卫的千户,手下却无一兵一卒。太后已经答应给我五百兵士,要丁尚书想办法。”

    “我哪有什么办法,兵都在五军都督府。”

    “只要三百……”

    “三百也没有……”

    “一个兵一斤酒,如何?”

    “成交!”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