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回人口普查 (第1/2页)
建安六年冬,为了摸清龙之团人口和士卒的数量,为实施经济改革的各项措施,熊晨飞签署命令在龙之团的领地内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 寒冬来临,天气炎寒冷,再加上江南阴冷,熊晨飞让九江郡、广陵郡诸县城池里守卫的部队配合做好人口普查工作。 再者,熊晨飞免征算赋和实行户调是有条件的,只有到官府入籍者才能免除算赋,入籍者才可以在广陵、九江等龙之团的范围内自由通行。 未入户籍者不仅不能分得田地,还要缴纳十倍算赋。 即便是权贵豪门家仆也有入籍,不然查到以后对该权贵豪门世家进行重罚。 熊晨飞搞这样全民入籍的举动,并不想像后世假借办什么狗屁暂住证之类的玩意来敛财。 而是想核实整个广陵郡和九江郡还有淮阴、盱眙和江乘到底有多少人口。 他想把那些世家大族隐匿的人口给逼着显示出来,对人口情况了解清楚才能制定下一步的战略。 当然,推行新政肯定会遇到一些阻力,盱眙的赵家和江乘的高家两个士族豪强果然发动了叛乱,但很快就被扑灭。 为了敲山震虎,熊晨飞对这些士族下了狠心。首恶和几个罪大恶极的从犯一律处死,并将人头悬挂在城门上整整一个月。其家产全部罚没充公… 各地世家见熊晨飞都见识过熊晨飞霹雳手段后,虽然心里颇多怨言但不敢再违逆熊晨飞的意志,开始缴纳田赋和商税。 当然熊晨飞现在的政策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所以田赋商税并不甚高,对于世家大族来说是九牛一毛。 他们没必要为了这么一点儿钱跟熊晨飞的数万龙之团士卒作对落得像盱眙赵家和江乘高家那样灰飞烟灭,所以他们妥协了。 这些世家缴纳了田赋商税,而税收只跟田亩、商铺、矿产等营收挂钩。 跟人口不挂钩,所以他们继续隐匿人口没有半点好处,便没有继续隐匿人口的动力,又迫于重罚的压力,便把之前隐匿的奴仆、佃农全赶去当地郡县乡亭官府登记造册。 作为来自后世的穿越者,自然知道要推行一项政策不但要有雷霆的手段也要有过人的智慧。 于是他就发布了一条补充规定。 凡是在规定时间里到当地政府备案登记入籍的百姓每户可领米米五斤,钱十枚,商户带头登记的免一成当月的交易税。 同时,规定一旦发生灾荒或战争,会按照在官府登记的顺序优先发放补给… 如此大棒加胡萝卜的刚柔并济,再加上官府再三申明人口普查是为了尽快户调新税制的落实,让人口普及遇到的阻力大大减小。 熊晨飞给出的时间是三个月,三个月内广陵郡、九江郡以及淮阴等三个县的人口统计要全部完成。 ◆◆◆◆◆◆ 留驻各地的龙之团士卒、各地郡县兵在休整之余便帮助各地官府督促各地民众去官府登记造册领取户籍证明,包括每个进入龙之团领地的流民也都安置下来,登记造册。 熊晨飞这一次非要查清楚自己治下有多少人口不可,不能再拿推测出来的二百万来蒙蔽自己。 跟这个人口大普查相互配合的便是整合村庄,把错落在山间荒谷的小户人家都迁移到大坞堡里面,避免战乱对这些人家的损害。 各地郡县兵四下出动,搜遍每一处山隘荒村,把散落的小户人家、小村庄都迁移到大坞堡里面。 特别是九江北部,因为那里时常有小股山越和盗匪劫掠。 根据熊晨飞意志建造的大坞堡都是棱堡结构,那些弯刀骑射不善攻城的山越根本攻不破。 他们只好去劫掠那些散落在山间荒谷毫无防备的小户人家、小村庄。 这些山越和盗匪经常会在过冬前对广陵郡进行一次扫荡,但在龙之团士卒的严密巡查防守下,这些危害大幅减少。 每个郡县乡亭都有当地驻军协助执行人口统计任务,让每户的家庭成员都要当地官府衙门,由当地官吏当面验视。 检视完毕发放户籍凭证,凭证是一张硬壳纸,上面有个大概的画像。 画像下面的信息有郡、县、乡、亭、里等所在地名、姓名、性别、年龄、身高、肤色,上面盖着当地县尉的大印。 虽然熊晨飞已经想法设法鼓动民众主动申报户口,但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人把官府的意思曲解拒不到官府申报,甚至还有一些有过劣迹的不敢露面的。 熊晨飞便下令发动检举。 于是,建安七年春节前,完成九江郡、广陵郡及淮阴等三个县人口调查,到时候还没有入户者又非新移民,不仅本人罚做官奴,所在亭长、里长皆要罚做苦役。 三个月过去后,整个九江郡、广陵郡和淮阴等三个县人口统计出来,总计有二百百七十七万六千四百五十二人。 其中,男子一百一十三万四千一百二十二人,女子有一百六十四万二千二百三十人,女子比男子多出近五十一万人。 ◆◆◆◆◆◆ 熊晨飞对这个结果并不惊讶,他早就想得到,世家隐匿的人口会远超过大家的估计,按照原先估计的世家隐匿人口而估算出来的九江郡广陵郡人口不过是二百万,现在看来,那个估计还是太保守了。 可能还有某些世家有一些隐匿人口尚未报上来,最近几个月陆续从其他州郡投奔过来的流民。 算起来,现在的九江郡、广陵郡这些龙之团领土大概有三百万人口,算是大汉鼎盛时期总人口的百分之六。 要知道,熊晨飞刚穿越到这个时空,恰逢汉献帝建安元年,曹cao将献帝刘协迁往许都。 而熊晨飞收了寿春后从袁术手中接收了一些大汉的户籍典籍。 熊晨飞本来认为按照古代的条件,很难做什么人口普查,但看了从寿春皇宫抄掠出来的典籍后,他发现不能低估古代人的智慧。 这个国度最迟在周代就已经普遍开展了人口核查,且形成定制。 《周礼》、《地官》、《小司徒》记载道:“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 “乃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使其各登其乡之众寡”。 可见,当时设置的“小司徒”和“乡大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