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上阖 (第5/6页)
再做定夺的那种。 与我叙上一段甥舅之礼后,他便离开了,我主动去送了他。我既是个那样的人,所以我自然开诚布公地说到不要过分宠溺祁杰。他脸上没什么变化,只是点头和我道别了。 回去父亲问我和舅舅说了些什么,我照实说了。 父亲和舅舅一样,也什么都没说,不过他让我跟着他来。 这是院内的一座碉塔,只是没有弓箭的垛口,更像是座了望塔。他在上面与我一起站好,先是向西北远处一指,告诉我月下那青白色的突起就是冢领山,骑马快的话两个时辰就到。 然后在我还在看着银铃的所在的时候,他已经扶着栏杆凝望城内的灯光了,在这碉塔上可以将整个全城看遍,此刻上阖的片片星火正与天上繁星相映,一幅温馨的过年的民居画面。 “好心未必能办成好事。你是陛下赐我之子,我也就作为天子所赐的父亲给你第一句忠告,好心未必就能成好事。”他慈爱地目光又扫视了我一眼,对我点点头,不知道这次点头是什么意思。 “父亲,您是胖了些,是不是许久不纵马驰骋,上阵搏杀了。” “哈哈,你这小子,先指摘你的老爹来了。打仗不是好事啊,一打仗就会死人,死的人身后就是两三倍的人无依无靠……今天大过年的先不提这个。其实以前我经常骑马出去狩猎,但是回来饭量更大,这一进一出,反倒更胖一圈,现在只在院*射箭,舞舞剑,怎么觉得老爹的形象是不是太差了。” “儿臣不敢,其实父亲五官端正,真是大贵之相。”我连忙躬身。 “以后父子俩在一起不要这么拘礼,人前你稍微注意点,私下你唤我老爹就行了。”父亲笑着说:“好了,先别提老爹的胖了,我大哥十几岁就继了这上阖郡侯之位,便命我为辅臣,让我总管领内事务,那时我比你现在还年轻,也胆大妄为,而且那时老爹很瘦,比你现在长还要俊俏些,就是没你这么高,但也七尺有余,按说也是一个很标准的个子。”言毕环视整个上阖一圈,停下对自己年轻时的描述。 “那时虽然心伤父母新辞人世之痛,心神惶惶。但父亲教诲不敢忘,长兄之命不敢疏,故筑此塔,三餐前必巡视一遍,如哪家不起炊烟,便命人去查问何故。如是没有米面,便命人去送些接济。看到他们家再起炊烟我才去吃饭。然后在领内还颁布各种资助贫穷、多辟劳所之规,那几月,各处颂德之声不断,让我很是志得意满,便让领内皆照上阖例。” 我带着很大的敬意地看着我的父亲,心道有此父,我当自省吾身,无堕父亲声名。 “开始我觉得我做的很对/我也就是这么做,才打动了你的母亲的。”父亲面有得色,“但是后来我发现好几处炊烟总是不起,甚至有些以前有炊的人家也停了炊,心道这莫非助长了哪些惫懒之徒之贪念。遂起疑,命人提来各家大人,查一个,果然是,再查一个,又是,再查,还是;再问门外提来之人是否都是青壮男女,回答又是;怒不可遏的老爹我当时差点命人砍了这些懒惰家伙的手脚。但我正值新婚,你母仁厚,也不似我般易怒暴躁,故而在劝说之下才没杀他们,就把他们关在大牢中。后再看炊烟,果不间断,那时的我更是意气风发。” 我知道故事肯定没有结束,所以我盯着父亲正直无欺的脸庞,等候下文。 “那日狱中祭皋陶公,我也去祭,因心中之气实在未消,还作赋一首,大鄙那些惫懒的无赖闲汉。”父亲忽然脸色一沉,“那时忽报有一妇披枷带锁,欲冲破囚笼而出,往视之,见其大声喊冤,此妇辞切情真,不似做作,当即便命劈开枷锁,带上大堂再审。” “她便是当日被我命人抓来,但未审就关押起来的家中未起炊烟之人。究其缘由,却原来她夫军役未归,只一人抚养老小四口,很是艰苦辛劳,那几日确实已无米下锅。我命人去查,证实所言非虚,我知道自己错了,便下堂前,与那妇大礼赔罪,让她回去,再将所有案件再提起重审,果然还有不少相似之冤案。心中大骂自己性急不查,几误好人,幸亏我还颁布过孤寡老人,未满十二之稚子郡中皆给养,才没误了那几家老幼性命。” “自此后,我小心了很多,只是自此几月每日登塔,我再也看不到不起炊烟之户,心下又起疑,再命人去查。却告诉我有些人家,在三餐时虽无米下锅,但还是烧火起炊。再究其因,郡中百姓都有些怕了我的这几下子,怕被我抓去问罪,故而如此。”父亲摇了摇头,很是悲切:“后来,我再也不在三餐前上塔,只顾躬身堂内打理领内事务,确保耕者有其田,织造盐铁皆有其市,接济兵役徭役之家困窘,垂垂老者有其养,垂髫少年有其抚。虽不及登高之威,但总算做的还算有些成就。” 我点点头,但是气氛有些僵,我想得找些话来缓和一下,却没想父亲抢先一步。 “忽有一日夏初,天热得厉害,在厅中批阅便挥汗如雨,忽起风,但屋内纸张、绢帛混乱,我怕一开门到处乱飞,整理起来颇为不易,忽想起那塔,便拿着几轴绢帛上去吹吹风。那上虽然更热,但风大吹得很是舒服。看起文书倒很是写意。直至正午,婢女禀告我,让我去吃午饭。我随口答应,便稍微看了看眼前,忽然大惊,因为时值正午,竟无一家有炊烟,我便急命那婢回去唤你大伯父来,大哥上来,我便指着四周异像给他看。” “那却是为何?”我也有些好奇。 “我大哥很是惊讶地问我:‘二子,你怎么了,今日是寒食之日啊!’我恍然大悟,指着脚上木屐戏诺一句:‘哀哉足下。’便笑着和大哥一同去吃饭了。” (晋文公重耳未登君位之时,尝流亡各国,一日无食,家臣介子推端来rou汤一碗,重耳食后方知此rou为介子推之股rou。后重耳归国登君位,论功行赏之时,诸士争功,忽有人提起介子推,众人皆有愧色;此时介子推携其母已隐于首阳山上,文公请亦坚辞不出,有人进曰:“子推至孝,放火烧山,必能逼其负母而出。”文公诺,火两日方熄,却未见介子推出,上往视之,介携其母环树而殁,文公悲痛莫名,斫树作屐,每每视之,必痛呼:“哀哉足下。”作者简注。此后清明前一天被称为寒食节,各家不举火做饭,以纪念介子推。令注。) 我们大笑过后,下面谈的都是些轻松的话题,唯一稍微沉重的话题是元宵后,开祠将我续上申公一氏族谱。只可惜他们不知道,我并不是谢族一氏之人。我也不好说,而且现在我最焦心思的是如何把银铃和我的实际关系解释清楚。 和父亲谈话很是开心,可能是脾性相投。结果直聊到让母亲在塔下让我去安息,还埋怨父亲不知道让孩子休息。父亲爽朗地笑笑,让我赶快去休息。然后就去哄母亲了,我和母亲行了礼,道了声安歇,便也在婢女的指引下离开了。 到了安排给自己的房间,让他们浆洗的衣服已经烘好烫平,正在架上散放着淡淡的香味,也不知道还熏了什么香料。这里果然是王府宅第,架式就是气度不凡,屋内温暖如春,床榻也很舒服,躺上去就舍不得起来脱衣服了,只是……无论如何都睡不着。 好不容易吹了灯,褪了衣,闭上了眼,旋即又睁开了眼。 总怕第二天睡晚了。他们定是会让我睡上一个懒觉,不去叫醒我,所以我自己需有些数,但是一次次睁眼,却除了映在窗格上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