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章 来吧!表演开始(一) (第1/1页)
本来三五成群,议论纷纷的大臣,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众臣便在小宦官的带领下,朝着大殿走去 上朝这种事,大臣们也不是第一次了,熟门熟路的就朝着自己的位置走去,站好,静静等待陛下上朝 这个时候,杨勇纠结了,自己到底应该站在哪里啊?怎么也没个人提醒一下自己啊?你们靠不靠谱啊,太子殿下在这边都快风干了,就没个人过来提醒自己一下么? “殿下,殿下,刚才您说的那个事?”就在杨勇纠结的要命,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忽然,身边的长孙晟凑过来,小声开口说道 “有了!”杨勇眼睛一亮,一脸奇货可居的神情盯着长孙晟,把长孙晟盯得头皮发麻,这太子殿下,又想闹什么幺蛾子啊 “来来!长孙大人,我们慢慢说,不着急!”杨勇笑眯眯的拉着长孙晟朝着殿内走去 如果可以,杨勇真的想拍着长孙晟的肩膀问一句“哥们,我忘记我应该站在哪里了?能跟我说一下么?” 如果这么问出口,杨勇相信,好不容易才打消长孙晟的警惕之心,肯定又会出什么乱子,太子殿下居然不知道上朝站在什么位置,这消息万一流传出去,事就大了 杨勇只能继续装下去了 长孙晟在前面走,杨勇在后面跟着,当长孙晟来到自己的位置站好,让他惊奇的一幕出现了,太子殿下,居然就站在自己身边,然后,就开始跟他闲扯了 真的是闲扯 比如 “今天天气不错啊!” “最近春暖花开的,感觉身体有点懒惰,不好,不好,长孙大人,你说呢?” “哎呀,有点困,看来是为了上朝,起床有点早了,长孙大人,你困么?” 譬如此类问题,一个接一个,把长孙晟都轰炸的有点懵了,长孙晟好几次想好心的提醒一下“太子殿下,您应该回到自己位置” 但是,长孙晟根本来不及说出这句话,话题就被杨勇给带跑偏了 而站在长孙晟身边的一些臣子,也是一脸惊诧的看着这一幕,长孙晟此人,大家也都认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是--怀才不遇,杨坚的故意打压,让长孙晟一直保持默默无闻,至于打压的原因,大家也是心知肚明,政治斗争,站队可是很重要的,如果不信的话,看看长孙晟啊,那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长孙晟一直被当做反面教材了,也想到,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跟太子殿下关系如此之好,俨然一副东宫近臣的模样,看样子,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啊 不少人已经有了别样的心思,是不是来一下雪中送炭啥的?跟长孙晟交好,也给自己留一个后路 而更多的大臣,看着今天行为异常的太子,都有点莫名其妙,太子殿下今天这是搞什么? 就在杨勇这么耗费时间,插科打诨了一会,一个小太监从大殿后面走了出来,扯着嗓子喊了一句“陛下驾到,百官进谏” 随后,一个身穿龙袍的男子,走了过来,大马金刀的站在殿上,迎接百官的参拜 “参见陛下!”众臣弯腰施礼,齐声唱诺 杨勇跟着众人一起弯腰行礼,感觉有点好笑,这不就是后世的“老师好”么,原来学校那一套,是跟这里学的,形式主义啊 等这一套流程终于走完,杨坚坐在龙座上,看着殿内熟悉的大臣,一阵阵满足与自豪充斥心头,朕是皇帝,是天子,这隋朝,可是朕的 杨勇等这一套礼节忙活完,心里有点纳闷,他记得,电视上演戏的,不都是喊着皇上万岁万万岁么?怎么跟自己看的电视不一样啊 其实后世看的那些影视作品,好多编剧,根本都没考察过史事,皇上万岁万万岁这个不要脸的称呼,是从女皇武则天才开始的,主要是因为以女子之身掌权,武则天一直感觉有点心虚,所以特别喜欢有人吹捧她,所以才有了这个梗 杨勇在这边胡思乱想,杨坚却发现一点不妥了,太子怎么没来?昨天自己已经暗示的很清楚了,难道... 想到那个可能,杨坚的脸一下子黑了下来,心里对杨勇的评价又低了几分 杨坚有这个误会,这也难免,百官上朝,这绝对不是一个虚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形容词,就算没有100多人那么夸张,但是也绝对少不了多少,这么多人,杨坚一个一个的看,他哪能看的清楚,更可况,杨坚还是一个近视眼呢 这年头,可没有电灯,皇帝批阅奏章,往往都会批阅到很晚,点着油灯,那点昏暗的灯光,时间一久,没有近视眼才是奇怪 自己昨天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今天一定要来上朝,居然把父皇的话当耳旁风,杨坚心里好受了才怪了, 于是,杨坚的脸色阴沉下来,昨天本以为太子已经变得稳重了许多,没想到,还是这个样子,这么下去,朕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江山,交给自己这个大儿子,他不放心啊,不行,今天过后,一定要把天子宣进皇宫,好好教导一番 殿中的大臣,偷偷瞧着皇帝陛下的脸色,见陛下神色阴沉,看样子心情不太好,在这个时候,可不能触了陛下的眉头,于是一些人,拿在手里的奏折,偷偷的朝着袖子里塞了塞,然后摸了摸,重新摸出一本奏折 为人之道,为官之道,其实都是相通的,领导心情好的时候,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心情不好的时候,做什么事,说什么话,这可都是很有讲究的,如果真的像一个愣头青一样,不管不顾的埋头蛮干,到时候,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出力不讨好 而朝中的大臣,可都是人精,这可是踩着成千上万人爬到权利顶峰的一群人,见风使舵这种最简单的为人处事的道理,怎么会不懂,每个人手里都准备着两本奏折,看皇帝陛下的脸色,然后选择一会说什么话 比如此时此刻,见陛下脸色不太好,那尽量说一些天下太平,百姓国泰民安一类的事,但凡不是十万火急边境告急一类的,或者是灾情严重,百姓流离失所这种大事,普通的小麻烦,就推后几天在议也无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