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挑面首成了佳话 (第2/2页)
逃地出了公主府,汗都来不及擦,一路赶至落脚处,一一瘫软在床边。大威王朝虽民风开放,但养面首和互磨却依然是不可明说的禁忌。冷静下来后,这批人莫不在心中默念佛祖开眼、祖上积德的,由于他们多是各地汇集而来的,无法祭祖,便纷纷生起烧香拜佛之意,于是,京郊的大明寺一时香火骤旺,数十名男子女子齐齐上香成了一道独特风景,其实是其保命之举,想着引起百姓注意,长公主总不好一下子杀人灭口。 这群善男信女中亦不乏读过圣贤之人,苦思冥想后,决定一搏,便将此事与时事联系起来,改头换面,寻了一坊间说书的,宣扬了出去。于是,这起挑面首事件便摇身一变,成了赞颂长公主及小县主的佳话。 故事是这样的,长公主茗琦听闻大威边境茂城久旱,民不聊生,夜不能寐,恰韩泠熙小县主与母心有灵犀,竟有仙人入梦指点迷津,长公主便寻来数十名特殊生辰的男女,以仙人指示,齐聚公主府中,授以斋戒,再行上香祈福之举。 何曾想,这群人上香祈福三日后,边境竟真就连降喜雨,旱情得以缓解,当御史呈送为长公主和小县主请功的折子至天子桌前时,大街小巷几乎要将长公主和小县主神女化了。 天子与长公主乃一母同胞,对嫡妹自来疼爱有佳,因其迟迟不肯婚嫁总心有所愧,一直想给予最好的补偿,奈何那丫头性子倔强,认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更何况他这个年长如父的皇兄。加上那个便宜驸马也是个死脑筋,当今多次在人后翻尽白眼。幸而小韩泠熙诞生了,精巧的小脸加上一副冷傲的神态,简直就是天生的皇家人!实在太入他的眼他的心了! 于是,圣上大悦,立刻叫总管太监万福研磨,大笔一挥,拟下一道圣旨,赐长公主府乐人乐师百人,赐京郊听竹轩于长公主茗琦,赐茂城中最富饶之地耕县于小县主韩泠熙,赏上等冰蚕丝两匹,白银千两,并赐宴宫中。一时,朝堂内外无不赞颂奉承的,自然也少不了眼红者。而那帮善男信女们的心也终于落了地。 无论他人如何想,这些赏赐在始作俑者茗琦公主和其年满五岁的幼女韩泠熙县主的眼里,却是一点儿高兴的波纹都漾不起。当宣旨的公公拿着甸手的荷包离去时,这母女俩难得一致地黑着脸。 莹歌默默叹口气,指挥着小丫环和粗实婆子们把赏赐搬进库房。瞧着这府上最尊贵的两位主子散发出的生人勿近气息,下人们都训练有素地放轻脚步保持远离,心里不管怎么想的,但面上皆一派自然平静。 别人不晓得,但自幼跟在长公主身边的莹歌最清楚不过了。长公主在最烂漫天真的年纪无意撞见一个妃子为了引起天子注意,掐死了刚出生的小公主,自此是再也不愿呆在宫中的。 那之后,长公主一直居住在姨母家。宁远侯老夫人许氏是已仙逝的太后嫡妹,也就是当今圣上和长公主嫡亲的姨母。 长公主在宁远侯府上一呆就是十年,每年除了当今庆寿外,不曾再踏足那金砖红瓦之中。唯有一次是心甘情愿回去住了一晚,就是出嫁前天。 驸马韩文明正是长公主在宁远侯府的一次宴请上遇见的。那时,韩文明十九岁,妻亡留一孤女,而长公主才十二岁,正是少女春心萌发的年纪。 韩文明出生文学世家,一身儒气,身形俊逸。祖上最高官至太子少傅,其父曾任翰林院侍读。韩文明深受浓郁的文学家庭氛围影响,自幼喜书,十六岁已过乡试,后因母病重弃考之后的会试,十八岁顺从母亲遗愿娶表妹邱氏为妻,邱氏因难产而死。韩文明为母及妻守孝守身七年,方娶长公主,当时长公主已然是将近二十岁的大龄剩女。 这在世人眼里实在是不可思议的,有说韩孝廉命好,被公主看上,命途将如日中天,有说其不识好歹的,竟然要公主为其守身七年,也有夸其孝心感天情意厚重的,自然也有说公主强行逼婚的,但女方是当时的太子现今圣上嫡亲的妹子,谁又敢于明面上多言一分呢。 好在两人成婚后不久便有了小韩泠熙,在人前也都一直恩爱有佳。而韩文明亦不再参加科考,只寻了个闲职,在翰林院修葺古籍。并没有仗着长公主之风就如何。至少在当今的眼里,这人品和行事,让多年来嫡妹受的委屈似乎也略值些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