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柳白舒的前世今生 (第1/2页)
只有柳白舒。 一直耐心地陪在肖阳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为他偶尔的灵光一闪而欢欣鼓舞,也为他不经意间的失误而失落叹息。 像极了很多年前,那一个或几个在街机房里陪伴你我的小伙伴。 “你不用在这里陪着我啊。你也就打卡了一个项目,还有五个项目等着你去挑战呢。” 肖阳拭去额头和鼻尖的汗珠,安慰柳白舒道:“我没事,三次机会都还握在手上,就是要再多花一点时间来调试自己对于力量控制的熟练度而已。” “我也没事。现在只有两个项目有人完成打卡,没什么可着急的。” 柳白舒憨然一笑,很自然地蹲在肖阳身旁的一把椅子上,如果再递给他一支大烟袋子,头上绑一条白毛巾,一条响当当的西北大汉就整整齐齐了。 “我生在陕西榆林市靖边县,家里穷读不上书,16岁就出来打工,机械厂,轴承厂,电子厂,超市什么的都干过。” (为了阅读体验,就不刻意描写口音了,请谅解) “外面世界变化太快,做什么感觉都不稳当,总是干着干着突然就告诉你明天不要过来了。有人告诉我,要签劳动合同的,这样子人家就不敢随便让你走了,或者说,让你走,还得赔钱。” “但我不识字啊,合同也签过,不会写自己名字,都是按的手印。娘告诉我,这玩意最靠谱,每个人都不重样,错不了。可说实在的,合同里究竟写的啥,我也看不懂。” “记得有一次,给人白干了仨月,走的时候还说我倒欠他两百块钱,因为我每顿吃的太多了。呵呵,这就是签合同的讲究人办的事情,厉害。比那些不签合同有活就找你没活就请你走的小老板厉害多了。” “那老板戴个大黑框眼镜,说是学法律的,吓唬我不赔钱就要坐牢。我胆子小,当场就交钱了。后来有人告诉我,他是讹我的,要是真打官司,他不可能告赢我…” “我就这样打打零工,饥一顿饱一顿地一路从陕西流浪到湖北,后来在武当山脚下的一家西北牛rou拉面馆里学了一门拉面的手艺,就一直以此为营生。” “做拉面是个考验耐心的活儿。” “和面的水应根据季节确定水温,夏季水温要低,约10度左右;春秋季18度左右;冬季25度左右。只有在特定水温下,面粉才不发生变形,淀粉也不发生糊化,和出来的面劲道弹牙。” “水最好分成三次加入,第一次最多,大约7成的样子,然后由里向外,从下向上抄拌均匀,拌成雪片状,继续淋水2成用力和面,剩下的1成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加不加,感觉硬了就补一点,要是觉得手感差不多的话,不补也没什么事。” “和面时采用捣、揣、登、揉等等手法,捣是用手掌或拳撞压面团;揣是两时用掌或拳交叉捣压面团;登是用手握成虎爪形,抓上面团向前推捣;揉是用手来回搓或擦,把面调和成团。这个过程大约要一刻钟,一直揉到不沾手、不沾案板,面团表面光滑为止。” “和面完了醒面。把揉好的面团表面刷上油,盖上湿布,以免风吹后发生面团表面干燥或结皮现象,然后静置一段时间,至少半个钟头。醒面可以使面团均匀,更加柔软,提高面的弹性和光滑度,制出成品也更加爽口筋斗。” “醒面完了再抻面。将醒完的面团揉成长条,两手握住两端上下抖,反复抻拉,揉搓,一直到面团柔顺、均匀,符合拉面所需要的面团要求为止。” “再接下来就是拉面了。案板上撒上面粉,将抻好的面团搓成条,滚上铺面,如拉韭叶、宽面,则用手压遍,两手握住面的两端,然后抻拉,拉开后,右手面头交左手,左手两面头分开,右手食指勾住面条的中间再抻拉,待面条拉长后把面条分开。” “然后右手食指面头倒入左手中指勾住,右手食指再勾入面条中间,向外抻拉,根据左手傍边的面条粗细,用左手适当收面头,反复cao作,同条可由1根变4根,4根变8根,面条的根数就成倍数增长。” “面条粗细以扣数多少决定,扣数越多就越细,一般二细6扣,细面7扣,毛细8扣。” “毛细往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