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要钱 (第1/2页)
“自古长安地。” “周秦汉代兴。” “山川花似锦。” “八水绕城流。” 听着耳边的方言唱词,刘兴武满脸的激动之色。 每天听老腔已经变成了他的习惯,要不是张禾这里住着不方便,刘兴武还打算住在这里。 “张禾,我们俩去一趟文化局,你代表老腔,我代表文化局,去找冯局拉赞助。”刘兴武沉声道。 文化局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有自己的经费,以老腔的名义去要经费,有这个说法,张禾不知道这些内幕,刘兴武知道。 两人驱车前往了城里,这次正式登门拜访。 县政府旁的三层小楼里,文化局的同志们来来往往,十分忙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光是传统戏剧,还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体育、传统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 消息传出去,人人都想申报,不管到底是不是,先报上去再说,万一入选呢。 文化局负责筛查,选择,考核,评估。 “有人自己编了个故事,非得说是传说了几百几千年,要这么说下去,去全国各地找一找,不少饭店里面的菜都说和乾隆爷有关,没这么算的。”刘兴武调侃道。 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也是需要考核,仔细的筛查。 对工作认真负责,避免闹出笑话,万一真被这种浑水摸鱼的东西凑进来,丢人事小,信誉丧失事大。 “华山传说,沉香劈山救母,这个应该算吧。”张禾问道。 “这个当然算,我们已经在搜集资料了。”刘兴武回应道。 说话间,两人到了冯浩的办公室门口。 门口挂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的牌子。 华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组长由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冯浩担任,政府牵头,文化局辅助,各部门结合。 五指握紧了才是拳头,团结起来效率高,能干大事。 办公室就设在文化局里面,隔壁就是县政府,来来往往也方便。 敲了敲门,里面传来声音,两人推门走了进去。 张禾照例进去递烟问好,态度决定一切。 冯浩点了点头,从始至终张禾在他的心里印象都不错,他也一直没有把话说死。 “冯局,我这次来还是为了老腔。”刘兴武缓缓道。 “坐。”冯浩指了指一旁的沙发。 张禾和刘兴武坐了下来。 “小刘同志,张禾同志,上次的表演你们应该也感觉到了,是有一点问题的。”冯浩也坐下来,态度很是温和。 刘兴武点头道:“冯局说的对,这是我们错误的判断了当前的形势,人民群众对艺术的追求是永远向上的,我们反思,改正错误。” 这一番说辞让冯浩笑了起来:“你小子打官腔比我还利落,行了,你们直说吧。” 刘兴武在文化局工作勤勤恳恳,热爱传统艺术,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打底,在文化局里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是一个好同志,继续干下去上来只是时间的问题,要不然也不会每次刘兴武找冯浩,冯浩都会过来。 因为看重。 “冯局,这次我准备改一改老腔,适应现在的社会情况。”刘兴武缓缓道。。 “你想怎么改?”冯浩好奇道。 “秘密。”刘兴武笑嘻嘻道。 在局里能和冯浩开玩笑的就他一个人。 “冯局,我向你保证,老腔绝对有资格进入非遗,我是在你手下的,这份工作做好了,还要多多感谢你。”刘兴武拍着胸脯道。 话里有话。 冯浩眼皮低垂,刘兴武这是想要拉他入伙,到时候老腔要是真的进了非遗,他也有一份功劳。 “小刘同志,既然你决定了,那老腔这边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你去负责。”冯浩也没太在意。 非遗的工作多,全县各地送上来的也不少,有人愿意主动挑起担子,求之不得。 “保证完成任务!”刘兴武欣喜道。 随后,他脸上露出可怜之色,缓缓道:“不过冯局,我给艺人们承诺了,每个人唱一场戏二十块,这个经费问题……” “经费?”冯浩脸色阴沉了下来。 “小刘,你应该也知道,我们文化局资金有限,现在因为非遗的事情不少同志要去各地考查,财务室里面一大堆发票还没有报销。”冯浩卖惨道。 他的表情就差说出来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文化局本来就不怎么挣钱,基本靠财政支持,再要往出送钱,绝对不可能。 这个时候,老腔还没有被重视起来,要身份没身份,要名气没名气,也没办法给钱。 要是秦腔皮影戏的话还可以考虑考虑,家大业大。 投钱要冒险,国家的钱不能乱花,冯浩有着自己的顾虑。 刘兴武闻言有些沮丧,但是在意料之中。 想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