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谈合作 (第2/2页)
,直接进了华山管理局里面。 接待的工作人员狐疑的看了看两人,道:“你们稍等一下,我去问一下。” 没过多久,一个中年男子走了出来,穿着简单,衬衣扎进裤腰里。 “刘兴武啊,你怎么有空来我这里了?”男子笑道。 “王忠,这次有个好事来找你。”刘兴武伸出手。 两人握了握手。 工作人员看到两个人认识,也就自觉的退去。 “这位是?”王忠疑惑道,目光看向一旁的张禾。 “你好,我是双河镇虎沟村的村民,我叫张禾。”张禾伸出手。 两人握手。 随后,在王忠的带领下,几个人进了接待室里面。 王忠拿出一次性杯子,给两个人一人泡了一杯茶,坐了下来。 想要和华山管理局谈合作,要找到相关的人员。 刘兴武回去专门查了一下,发现负责这块的人居然是他的初中同学王忠,只是两人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略有生疏。 但是有熟人总比没有熟人好,说起话来也方便一点。 “王主任,冒昧前来,实在是打扰。”张禾笑着道。 王忠为人和善,坐在对面,询问道:“不碍事的,你们说吧。” “那我就说了。”张禾点了点头。 将准备好的文件拿出来,张禾将其递了过去。 之前刘兴武手里的文件袋装的就是这些东西,里面有关于华阴老腔的一些简单介绍。 “王主任,我们虎沟村是华阴老腔的发源地,村里的艺人们都有几十年的从艺生涯,我个人觉得,老腔是最能代表我们华山景区风貌的艺术作品。”张禾缓缓道。 王忠拿着文件正在仔细翻阅,没有说话,半晌之后,他把文件放在桌子上缓缓道:“你想让老腔在我们景区表演?” “是的。”张禾点了点头。 想要从华山管理局化缘,必须要拿出点东西。 华山景区有开设这个项目,给一些外地来的游客表演当地的曲艺节目,只是从前一直没有老腔。 老腔不出名,没名气,除了双河镇以外,就连很多华阴人都不知道。 “刘兴武,张禾,你们的提议我也看到了,但是……”王忠话锋一转。 “老腔没有群众基础,我们在宣传方面很难做,每一次表演,场地器材工作人员,每一项都是成本,景区是要盈利的。”王忠缓缓道。 张禾瞬间明白了意思。 老腔没有群众基础,要是表演了很有可能没有人看。 “王主任,我们老腔正在准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很大的几率成功。”张禾坚定道。 他相信老腔能申报成功。 “如果你们真的想要和我们华山景区合作的话,我想可以等你们申报成功之后再来,我们华山管理局的大门到时候一定为老腔敞开。”王忠微笑道。 不行就是不行。 华山景区曲艺表演,一场收一场的门票费,和上山的票不一样。 要是把老腔挂上去,没有人来看,或者只有很少的人来看,都是失败,是亏损。 有秦腔等等传统曲艺打底,现在也可以了,没必要增加新的曲艺项目,更何况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老腔。 以前就有一些浑水摸鱼的人过来想要套钱,吃过亏,不能再吃亏了。 王忠不想冒险,也不能冒险,要是真的失败了,对景区造成的负面影响无法预估。 看在刘兴武的面子上,他才没有把话说死。 “王忠,我们老腔可以专门准备与华山有关的曲目,我们在外面表演也可以唱这些曲目,你要相信我的判断。”刘兴武说到。 这可是最后的机会了,不能失败。 王忠叹了口气道:“这个不是我能决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也听说了,还是那句话,只要你们申报成功,华山景区一定欢迎你们。” 继续争取,依旧失败了。 没有继续说下去,张禾和刘兴武从华山管理局离开了。 来时信心满满,走时悻悻而归。 一厢情愿要不得,没有实力,谁都瞧不起。 站在华山景区的门口,张禾一拳锤在了车上,把周围的人吓了一跳。 “张禾,没事,不行就算了,我们先训练。”刘兴武安慰道。 没有拉到赞助,大家心里都不爽。 “连华阴人自己都不相信老腔。”张禾叹息道。 “我们这次好好搞,绝对没有问题。”刘兴武眼神坚定。 “申遗必须成功。”张禾打开车门坐了进去。 两个人的心里都铆足了一股劲,不撞南墙不回头。 一定要让老腔出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