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秦声璀璨 (第1/2页)
省级电视台不是那么轻易可以进去的,外人除非是过来录节目或是有其他的特殊情况,不然禁止进入。 唐琼正好有一位老同学在电视台里面上班,张禾见过几面,有她的带领,事情也能方便一点。 到了电视台门口,等了片刻之后,一个穿着职业装,绑着马尾的女子就从里面走了出来。 “你好,曾小姐。”张禾笑道。 曾卉,唐琼的老同学,现在是陕西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一个节目的主持人。 “你好。”曾卉微笑道。 有了曾卉的带领,张禾在门口做了登记,随即走进了电视台的大门。 进入了电视台里面,入眼看到的就是陕西电视台新启用的台标,黄色“S”变形,蓝色矩形陪衬组成的图案,具有象征意义。 “我听唐琼说,你是想请电视台宣传一下华阴老腔?”路上,曾卉询问道。 “是的,我们虎沟村张家户族是老腔的传承人,正在准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张禾回应道,将手上的资料顺势递了出去。 电视台里面,工作人员的脖子上都挂着工作牌,外人很少,也会有一些应邀而来的嘉宾从这里路过。 “秦腔我倒是听过,老腔我还真没听说过。”曾卉接过资料打开一看,里面有老腔的一些基本资料,还有老艺人们的信息。 “你这愿望恐怕很难实现。”曾卉看完了介绍,心里下意识的将其和秦腔比较起来。 这时候,陕西最火的就是秦腔,在秦腔面前,老腔是一位弟弟,陕西电视台有专门为秦腔开设的节目,这么多年都没有间断过。 老腔是什么?大家连听都没听说过。 “不碍事的,有这个机会,我还是想要争取一下。”张禾不愿意放弃。 “行,我带你去找编导。”曾卉微笑道。 如果不是因为有唐琼的关系在,她是不会理会张禾的。 自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出去之后,这几天电视台已经接到了不少的电话了。 人人都想上电视,连她们经济频道都有人打电话过来。 可是有那么容易吗? 电视台是要考虑收视率的,除了秦腔能保证收视率,其他的曲艺节目很难保证。 “曲艺节目要去找新闻综合频道,他们有一个节目叫做《秦声璀璨》,传统曲艺都在这里面,非遗工作的宣传也是他们负责,想要宣传只有他们能做,我带你过去。”曾卉介绍道。 “谢谢。”张禾应道。 没过多久,两人来到了《秦声璀璨》节目组的办公区域,曾卉看起来轻车熟路,似乎没少来这里。 将张禾带进了会客厅,曾卉淡淡道:“我帮你去找《秦声璀璨》的编导,剩下的就靠你了,不过我劝你还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十分感谢。”张禾神色真诚。 要没有曾卉带他进来的话,他连大门这一关都过不了。 陕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陕西一套,占据一整层楼。 会客厅四周用磨砂玻璃隔开,张禾好奇的在四周巡视着,第一次来电视台里面,心里有些好奇,有点忐忑。 每个节目组一个办公区域,互不影响,都有自己的演播厅。 张禾在心里思索了一下,想好了等会要说的话。 不要抱太大希望,还是要抱一点希望的。 过了一会,一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的男子推开门走了进来,头上戴着一个鸭舌帽,穿着深色的衣服。 “吴导演,你好,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您,我们村的人都很喜欢你的节目。”张禾从沙发上站起身道。 《秦声璀璨》的编导吴岳,一手cao办了这个在陕西家喻户晓的节目,将曲艺文化传播了出去,对这个人张禾是很敬重。 两人握了握手,吴岳坐在了张禾的对面。 “张禾,刚才小曾把你的情况已经给我说过了。”吴岳缓缓道,面色平静,看不出丝毫的异样。 “吴导,这是关于老腔的一些资料,是我们当地文化局的同志和艺人们总结出来的,您看看。”张禾将资料再度递出去。 吴岳将其拿在手里,有些心不在焉地翻看着。 “我们正在筹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情,希望能通过陕西电视台以及《秦声璀璨》这个影响力巨大的节目,让更多的人知道老腔。”张禾在一旁缓缓道。 “这是个皮影戏啊。”吴岳很快将资料看完,随即笑道。 “是的,老腔属于皮影戏,不过我们正在进行改良,老腔会展现出与皮影戏不同的风貌,具有自身的特点,与其他的戏曲不一样。”张禾不卑不亢,如实道来。 老腔的特点很明显,听过的人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