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节目邀请 (第1/2页)
一大群记者来到老腔的剧场专程采访,是件大事,必须慎重对待。 张禾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听完记者的介绍他才知道。 音乐节的演出是有新闻媒体在关注的,老腔在音乐节上的演出震撼全场,被一个媒体发了出来。 一瞬间轰动了整个西安城,几乎所有的西安人连同周边县市全都知道了老腔的存在。 音乐节上,老艺人们表演的《将令一声震山川》的视频更是被人争相传播,不敢说人尽皆知,但也绝对轰动了西安城。 “张川,你刚才拦住人家,还逼着人家买票?”张禾抚额长叹。 “是他们主动要买的,我可没逼他们。”张川有些悻悻道。 闯祸了,来的人真的是记者,来的还不是一家电视台,是好几个电视台的人。 “没关系的张先生,请问我们现在可以采访你和那些老艺人吗?”记者询问道。 票钱不重要,反正可以报销,采访才是关键。 “可以,当然可以,不过现在剧场还在演出,还请你们见谅。”张禾笑道。 “没关系。”记者们点了点头。 演出就演出,正好可以录下来老腔演出的视频。 记者们站在舞台下面,摄像师对着舞台找各种角度拍摄。 那些观众也发现了这个异常,十分疑惑。 等到演出结束,观众开始离席,王琛就在其中,一个记者正好将他拦住。 “你好,我是陕西电视台的记者,请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来这里听老腔的?”记者询问道。 王琛一看麦克风上的标志,果然是陕西电视台。 没有多想,王琛已然明白,老腔可能要火了。 能让电视台亲自过来采访,上一次这样的场景还是老腔刚申遗成功的时候。 “我从这个剧场开业第一天就在这里听戏了。”王琛应对自如。 看着老腔一天天从人多变成人少,王琛心里也很失落,如今能有电视台采访,自然是有多好就要说多好,推老腔一把,让老腔火起来。 “那您是老戏迷了。”记者笑道。 “是啊,我给你们讲,这个老腔可不一般,据说是汉朝时期……”王琛口若悬河,抓着话筒死不放手,硬是给记者扯了一段老腔的历史渊源。 他常听戏,和张禾交流,这些情况全都清楚。 记者迫于无奈,不好意思打断王琛的讲话,只好全都录了下来。 采访完观众,采访艺人。 张禾不敢居功。 “这次能在音乐节上表演,首先要感谢韩乐安韩总监,如果不是他愿意给我们一次机会,华阴老腔是无法登上这个舞台的,和摇滚合作也是韩总监的提议,因为有他的技术指导,我们才能为观众展现一场视听盛宴。”张禾对着镜头说到。 事先没有准备,所有的话都是脱口而出的,张禾等这一天等了很久了,这次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把老腔真正的宣传出去。 “再就是要感谢我的长辈们,老腔艺人们,如果没有他们的话,老腔已经断绝传承了。”张禾感慨道。 “最后要感谢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国家,他们也是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政府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加大了在政策上的倾斜,我们老腔才有机会被其他人看到。” 一番话说得漂亮,记者们瞠目结舌,这个老腔文化的老板不是一般人啊。 记者们继续询问,张禾对答如流。 老艺人们也十分惊喜,cao着一口关中方言回答记者们的问题。 “张先生,你说华阴老腔源于双河镇的虎沟村,我们可以去你们村里采访吗?”记者询问道,每个人都满脸期待。 “可以,我们热烈欢迎。”张禾点头同意。 你们不去我也要拉着你们去,老腔保护中心就在虎沟村,虎沟村是老腔的出生地,无法改变,也不会忘记。 第二天,记者们驱车前往虎沟村,在老腔保护中心开始了新一轮的采访。 老腔保护中心震动,刘兴武和林雄两个人活也不干了,忙着接待记者们。 冯浩也专程赶了过来,他是老腔保护中心的主任,又是文化局的领导,有着丰富的应对经验,对付这些记者们。 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华商报,陕西日报…… 虎沟村彻底热闹了起来。 面对着镜头,刘兴武挺起了胸膛,老腔保护中心自成立以来还没有干过什么大事,这次终于是干成了一件大事! 村里头一次来了这么多大的新闻媒体,镇上也被惊动了,卢长东设宴招待了记者们。 这些记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