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入宫 (第2/2页)
伐诸葛诞时,在寿春一战中,见过这老叟,待再欲祥问之时,老叟已拂袖而去。贾充知道此是一高人,闻观老叟非为妄谈戏语,贾充只是自思不解,聪明的小南风于车上却把东宫二字铭记于心。 老叟行至洛阳郊外回望洛阳,揽须而笑,其后走出一白须老者,“南华子,你我既知天命,又何必去误导庸庸世人。” 老叟并不转身,“吾观七现二隐将至,这天下又会大乱,只是顺天做事,又有什么意思?” “七现二隐,为乱之象,百年难得一遇,你我若有余力,应帮扶天下。” 老叟一笑:“世之福祸于你我歌舞也,曲尽复曲,舞罢还舞,你我同为出世之人,何必忧心于世?且七现二隐恰逢五星连珠之命数,这一次你我谁也帮不了了。” 白发老叟仰天一笑,踱步而去。 此时洛阳城门外数百名工匠受武帝之命正扩建加固洛阳南门,集华夏之最使之成为万世永昌之城门。 白发老者仰天一叹:徒劳矣! 泰始五年,武帝见内事已了,再无别事,且闻吴主孙皓荒yin无道,特派大将军羊祜出镇襄阳,着手平吴事宜。 伐吴未始,河西一带却又燃起了烽火。原来河西一带生活着鲜卑族人,司马昭当初灭蜀之时,这支鲜卑族人曾立过大功,灭蜀之后不仅行赏时分功未有,还备受魏晋压榨,于是以数机能为首的鲜卑人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晋朝。 此事惊动了洛阳上下满朝文武,这天,汝南王司马亮与大臣卫瓘二人喝酒闲谈,卫瓘道,“如今皇上正为西北选帅烦恼,我倒是有一合适人选可以推荐。”汝南王司马亮忙问是谁,卫瓘反问道:“您看车骑将军,鲁公贾充如何?” 司马亮连连摆手,“不好不好,他哪里是数机能的对手?” 卫瓘笑道,“这一点我岂能不知,只是西北之事虽急,终不过是癣疥小疾,朝中之事才是最要紧的。贾充仗着当初杀过曹髦,后来又帮当今万岁做了世子,深受当今圣上信任,其位越高而权愈重,近来又与临淮公荀顗,侍中荀勖、越骑校尉冯紞之流朋比为jianian,早晚是要弄出事来。倒不如趁此机会,把他调出朝廷。一旦失利,正可治罪。这有何不好?” 司马亮恍然大悟。二人计议已定,连夜入见武帝。 翌日早朝,武帝果然降旨命贾充为都督秦、凉二州军事,速率大军荡平叛乱。贾充事先一点信儿也没摸到,猛一听简直惊呆了,就自己这两下去打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树机能,那不是找死吗?贾充愣了一会儿,脑筋立马转动,上奏给以时日准备粮草,募集兵士,待武帝点头应允,方叩头谢恩。 散朝之后,贾充急着找了几个朋党商讨主意,但这些人都是无能之辈,只有侍中荀勖有些谋略。众人沉默半晌,荀勖突然说到:“我听说万岁想为太子选妃,只因西北战事才暂缓放下,而贾公尚有两个女儿待嫁,若有一女嫁入东宫,贾公也就不必出征了。” 贾充先是欢喜后又迟疑起来,“办法虽好,可这皇亲岂是那么容易当的?” 荀勖不慌不忙,只说如此如此,贾充听完,渐渐安下心来,然后眉开眼笑道:“这难道不是因祸得福吗?”随后拱手作揖,“此事全赖诸位大人。”贾充的几个朋党皆回礼不提。 贾充按荀勖之计,买通了杨皇后的一名心腹侍女,以便向杨后游说,说得杨后满心欢喜,不料武帝却另有人选,杨皇后为争一口气,便与武帝争执起来,武帝无奈只好在偏殿招几名近臣商议,荀勖、荀顗,冯紞自然事先准备好说辞,共举贾充之女。 武帝见都赞贾充女儿贤德,又因贾充四女中贾南风的年纪恰与太子相仿,便准允杨皇后择选良辰吉日,让太子迎娶贾充的小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 泰始七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太子司马衷迎娶了贾南风为太子妃。成婚这天,街上车水马龙,声乐震天,繁华靡丽,暂不细说。 这贾南风,自上次与其父去往太仆何曾府上,何曾厌其肤黑面恶,并没有立时答应这门亲事,小南风心里挂念皇宫二字,也并不在意,几年过去,小南风面相长得更黑更丑更凶,武帝初见实为不悦,但木已成舟,自己傻儿子对丑媳妇倒还欢喜,就不再理会了。杨皇后也心满意足,只为武帝又全依了她的话,而贾充做了皇亲,贵加一等,自不必出征讨伐那树机能了,贾充一党在朝中也更加跋扈起来。至于小南风,心里只等傻太子登基,誓做吕后第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