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58章 证道 (第2/2页)
自然是选择曹勉,这一点不可能有任何疑问。曹勉不仅是他的内侄,也是清流宫公主刘晗珊的儿子,只这两个身份就足够了。 除了立场坚定之外,在见到老不死的之后,在得知赵川和曹崇惨死之后,很多事都必须要做,很多人都必须要死。 山门初秋的夜色很美,可袁烜却没有看美景的心思,他的心思全在美食之上。 葱爆羊rou、油焖河虾、红烧兔rou、酸萝卜老鸭汤,起初大家还因为袁烜亲自做菜而感到舒了一口气,但等到袁烜越做越多,尤其是最后看到袁烜发面烧油之后就再也绷不住了。 厨房门口除了曹茜的其余几人都默默的流泪,袁烜不是不伤心,他只是成长了,不想把悲伤流露出来让爱他的人跟着难过,可他越是这样身边人又反过来越是心疼他。 袁烜做了一桌子满满的佳肴,通体金黄的油条光是看上去就让人垂涎欲滴,可袁烜一点食欲都没有,看着桌子上的那个瓮,那个知书达理又带着顽皮的家伙仿佛就坐在身旁。 没有人动筷子,所有人都在等看着发呆的袁烜。许久之后,见袁烜还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华莹莹忍不住劝了一句。 “相公,如果你想出山,我们会支持你的。” 袁烜回过神来见三个妻子一脸郑重的点头,谭雅和老不死的也看过来似乎只要自己点头他们就愿意随时赴汤蹈火一样。 “让我想想吧!” 完袁烜抱着曹崇的骨灰瓮离开了,他需要细细的想一下这之后的路该如何走。 来到鬼谷派的藏经阁,这里是鬼谷派的禁地,除了他这个门主已经很少有人来了,正好是他想问题最适合的场所。 盘腿坐在正中间,夜明珠的光亮让瓮也披上一层朦胧光晕,显得那么凄冷。 “老祖,你怎么就不多活几年呢,若是你在的话,肯定能告诉我该如何做的吧!” 此时想起老祖,袁烜就不自觉的想起了更多的人和事,已经同他们的话。 一夜无话,当第二日东方泛白的时候,袁烜终于从藏经阁里出来了。门外除了大着肚子的曹茜所有人都在等着袁烜的消息,见大门打开的那一瞬间众人总算是放下心来。 一夜未眠再加上没有洗漱,此刻的袁烜头发有些散乱,人也不是那么精神,但他的双眼中却是那么明亮清澈,仿佛看透世间万物般的睿智。 老不死的看着袁烜,他敏感的觉察到短短一夜的光景,袁烜如今的思想境界已经提升了。 “袁烜,你证道了?” 圣人之道是个玄之又玄的东西,依照这个时代来那也是有先后顺序的。 圣人之道首先便是“悟道”,也就是悟出自己道的中心思想,然后着书立阐述自己的道;接着是与众贤的坐而“论道”让下人大多数人认同自己的道的正确性;再然后就是“证道”,也就是具体做出实际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道;最后一步则是“得道”,也就是道真正造福这个时代。 袁烜在合肥开往金陵的船上一日“悟道”得“内王外霸”之道并献于曹穆。 袁烜与鬼谷派上任门主坐而“论道”,得“为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二十二真言。言成则鬼谷派老祖含笑仙游,此事已成下美谈。 正是因为知道了袁烜这样两次经历,所以老不死的才会认为袁烜境界的提升是因为昨夜或有所得“证道”成功了,可似乎袁烜还什么都没有做呀。 袁烜冲老不死的笑了笑,他其实一直不知道所谓的圣人悟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追随本心而已。 “经过一夜时间,袁某想通了一些事情。” “什么事情?” 袁烜想了想,觉得自己想通的事情似乎太过简单了,但既然老不死的问了,他也无所谓的了出来。 “什么都不做!” “什么都不做?” 这些别老不死的了,就连其余人都有些懵了,这也算是“证道”?哪有什么都不做就能证道的? “如今的我已经不再是代表一个袁烜,而是代表着能左右下走势的庞大势力,我的一举一动能搅动下风云。不客气的,我的一句话甚至一个想法都能让曹坤寝食难安,关于这一点我很确信,曹坤也很清楚,所以他才那么急迫的想要先除掉我。 如今大魏两分,我若出山便是战争,便是尸山血海生灵涂炭,最后不管是曹坤赢了,又或者勉儿登基都必定是累累白骨。 我曾经在家父死前发誓要对地有敬畏之心,不能憎恨这地,不能让这世间生灵涂炭,而且永远不能忘记一个读书人该有的气节与担当。 另外,我曾在老祖临终前夸下‘为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海口。 为人子者岂能失信于九泉之下的亡父,为人孙者又岂能诓骗于给了我一切的老祖呢? 我承认我昨内心深处杀意盈野恨意滔,恨不得马上带兵杀进洛阳把曹坤千刀万梗但想到对家父和老祖二饶承诺,我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曹坤名声虽臭,但任然位居大宝,不管是财力还是军力都远大于南方清流宫,再加上燕国虎视眈眈,所以他们不敢轻易开战。 而南方清流宫依仗的不过是先帝遗诏,北方士族只要不承认那还是很难占据大义,再加上军力上的劣势,更是不敢轻易北上。 双方各有顾忌,却又相互牵制,数年内很难打的起来。除非有个不亚于他们的庞大势力强势入局,比如我山门! 所以此刻我山门什么都不做,那就是对下百姓最大的仁慈。” 道理其实很简单,袁烜刚刚完所有人都懂了,老不死的更是明白了袁烜“什么都不做”便是最好的“证道”,他正是用这样的方法拯救下黎民免于刀兵之灾,是真正的圣人之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