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六章 金殿风波 (第1/1页)
清晨,朝阳缓升,昏沉的黎明透出一丝光华,光晖洒在皇宫那巍峨宫殿之上,空濛的天气平添一丝清新。上朝的鸣钟如同龙吟一般浩气长舒,最后渐渐趋于平缓。 群臣皆整理了朝服,三三两两向金銮殿走去。 俯首立于殿中,静静的等候一朝天子驾临。 半晌,一声尖锐的通禀声划破长空,季珩俊脸微沉,一步一步踏上台阶,坐在那代表至高无上地位的龙椅之上。 乐启恭敬的跟随在季珩身后,余光扫了殿中的文武百官一眼,为这群人默哀。 今日皇上的心情并不好,乐启本还纳闷,大清早的,谁惹了皇上不悦,后来转念一想,就明白了—— 好像,宋大人是要今日启程去固州来着? 文武百官如此会察言观色,看着皇上心情不大好,应该会早些结束早朝的吧? 照例是芝麻大小的事情,朝中确实安稳,或者说,在左右两相的弹压之下,能上书的折子都没什么大事。 这朝中,看似皇上风光无比,但是只有常伴皇上才知道,皇上的任性和肆意,也不是绝对的。 只有对于清党佞党没有什么伤筋动骨的任性,左右两相才会一派恭敬,再装模作样的劝谏一二。 “皇上,御史台有本要奏!”一个御史大步迈出,将奏折呈了上去,一面侃侃道: “臣要弹劾赐紫金鱼袋刑部宋郎中!” 听得这话,乐启偏过头,不去看这个顶风而上的倒霉孩子,而是偷偷瞄了一眼季珩的神色,果不其然,季珩的俊脸一沉。 乐启在心中叹息了一声,搞不好,今日早朝过去,皇上的昏君薄上又要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这年头,缺什么不好?非要缺心眼!“赐紫金鱼袋”五个字就足以警醒,这是你弹劾不起的人。 很显然,弹劾宋宓的这个出头鸟是两位御史中丞特意寻的替罪的愣头青,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侍御史,并不懂得察言观色,见所有人目光都聚向自己,顿时豪情油然而生,弹劾的那叫一个大义凌然: “臣有确切证据,足以证明宋郎中曾经在规啼山封山期间出入规啼山,而且身边有两个身份不明的男子!” “不服禁令,这是不忠,且臣怀疑,规啼山塌与宋郎中有莫大的关系!宋郎中不过入京月余,便连连拔擢,如今规啼山塌,焉不知是触了天怒!” “依臣之见,不仅要严惩宋郎中以儆效尤,以平天愤,更要寻到那两个身份不明的男子,严厉惩处!” 听完这豪气冲云天的一番话,季珩神情平静,没有任何情感波动。 爬在金銮殿高梁之上听着这一切的隐一却觉得好笑。 这个侍御史莫不是活腻了?他知不知道,他要严厉惩处的两个人,其中之一正是当今皇帝! 一直在偷偷观察季珩神色的廖沉轩看不出的表情变化,加上距离过远,更是看不清季珩的神色变化,心里不由有些焦急。 他这一次也算是兵行险招,若是不能看出皇上的心思,他接下来要如何做? 看来他要注意皇上的口风了,若是皇上对于弹劾宋宓这件事表示出一点点的维护,他就立刻挺身而出支持宋宓。 侍御史说完之后,金銮殿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中。 良久,季珩才冷声道:“说完了?” 声音是一如既往的清冷,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 短短三个字,侍御史额头之上却是有冷汗渗出,他猛然跪了下去,嗫嚅道:“臣,臣说完了。” 转过头去看御史台低头的众人,季珩问道:“还有人和他一样的看法吗?不妨说出来。” 这一句话意思含糊,御史台官职高的没揣摩出季珩到底是想维护还是想打压之前,自然不会乱说,而官职低的也没那个勇气。 见御史台众人都不说话,季珩忽然大笑道:“好!既然如此,宣宋宓觐见!” 此言一出,立刻有静候在金銮殿外的内侍一路小跑着出宫传话去了。 朝中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 文武百官皆深深的觉得,皇上如今的威势,越发让人胆寒。 季珩骨节分明的玉指轻轻敲击在龙椅之上,但是头却一阵疼。 天知道他现在是有多想那个权臣宋宓! 他最讨厌朝中勾心斗角这些事情,如果有宋宓在,必然能把这些人整治的服服帖帖,哪来那么多乌七八糟的事情? 这样想着,季珩觉得心里很委屈。他不过是想提拔宋宓而已,怎么就出了那么多闹心事呢? 他们以为,自己想把宋宓外放?还不是这段时间宋宓风头太过,自己不想毁了一代权臣。 环视了金銮殿一圈,季珩忽然心里一动。 宋宓目前确实风头太过,说白了也有自己拔苗助长的成分在内,如果自己将她降职,以后升职什么的全部依赖宋宓本人的本事,是不是就没有这样事情了? 最重要的是,如果把宋宓降职了,她就不必出京,桓大哥也能时常去寻她! 低眉顺眼站在金銮殿里当木头人的文武百官却是不知道,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的皇帝陛下内心戏几起几落。 宋府之内,早有心理准备的宋宓听见皇上传她觐见的口谕,神色淡然的跟着小内侍朝皇宫奔去。 金銮殿外,眼尖的内侍看见宋宓的衣角,就开始扯着嗓子喊道: “赐紫金鱼袋刑部郎中兼知刑部固州清吏司宋宓觐见——!” 长长的一串官名,拖着长腔一口气喊下来,那小内侍憋的满脸通红,险些一口气没提上来晕死过去。 宋宓很是同情的看了这内侍一眼,整理了自己特意换上的官服,一步一步向金銮殿内走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