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一章 把水搅混 (第2/2页)
举之策的人,必定是个狡猾的人。他提出者计策之后,唯恐别人注意到他。因而,刚才在朝议的时候,谁不发一言,谁的嫌疑就最大。比如……” 朝臣们都竖着耳朵听着。 李水呵呵一笑,道:“比如赵高大人。他的表现,不有点奇怪吗?” 朝臣们都不由得点零头:“推举制改成科举制,这么大的事,赵高始终没有表态,确实可疑啊。他为什么没有表态?莫非真的是他提出来的,担心众人怀疑到他头上,所以不敢话?” 还没等朝臣们想明白,李水又道:“当然了,这个人也有可能不是赵高。或许,此人提出这等得罪饶计策来,一定会极力的撇清自己的干系。故而在朝堂上,谁最反对这科举之策,谁就最有可能是提出来的人。比如……淳于越博士。” 朝臣们都点零头。不少人向周围看过去,发现淳于越已经走远了。 于是朝臣们暗暗的想:“淳于博士,走这么快做什么?莫非是心虚?” 谁知道李水又道:“当然了,此人也有可能贼喊捉贼。比如王绾大人,这计策明明是他提出来的,为了不让人怀疑,故意抓住我,是我提出来的。” 王绾脸都绿了,喝道:“槐谷子,你不要血口喷人。” 李水淡淡的道:“刚才你不就在血口喷我吗?” 朝臣之中,总算有几个明白人,他们很快反应过来了,对李水道:“旁人自然是有嫌疑的,然而槐大饶嫌疑格外的大啊。若不是你提出来的,你在朝堂上为什么赞同科举?” 李水道:“很简单,因为陛下赞同,我就赞同。” 朝臣们顿时无话可了。 还能什么?人家都明明白白的承认了,就是要谄媚皇帝,就是要溜须拍马。你还能什么?骂人家脸皮厚?人家根本不要脸啊。 李水看着朝臣们嘿嘿的笑:慢慢想吧,我已经把水搅浑了,估计你们看谁都会起疑心。 朝臣们愣了一会,然后摇了摇头,纷纷离开了。 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找出来提出科举之策的人是谁,而是赶快教育族中子弟。 按照朝臣们商议的结果,科举三年举行一次。而这第一次,就定在了半年之后。 定这个时间,朝臣们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 时间太长了,消息会传遍下,散落在乡野中的士人会有准备。 而时间太短了,又来不及教授族中子弟,他们考也不一定能考得上。 现在趁着这半年的时间,朝臣们打算召集族中有希望的子弟,严禁他们嬉戏玩耍,全部关在家里面,好好学习实务策。 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这一次考不上,等到三年之后,下的士人都准备充分,这些公卿子弟,就几乎没有优势了。 朝臣们忧心忡忡的走了,李水和李信则悠哉悠哉的出了宫。 李信问李水:“槐兄,追拿反贼的事,你谋划的怎么样了?不是要带我去看看吗?” 李水一拍脑门:“我倒把这件事给忘了。走走走,我们立刻去商君别院。” 两人出了宫之后,翻身上马,一溜烟的向商君别院跑去。 两人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李水跳下马,抓到一个匠户,问道:“竹儿何在?” 匠户道:“一直在她的院里面,没有出来过。” 李水点零头,快步走了过去,看见两个大娘依然尽职尽责的守在院门口。 李水问道:“里面没有异常吧?” 大娘道:“一切安然无恙。” 李水松了口气,抬脚就进,结果刚刚迈了一步,脚下就塌陷下去,出现了一个土坑。 李水有点呆滞:“这坑,是相里竹挖的?” 那两个大娘也有点发愣:“这几日,没有听到挖土声啊。” 李水干脆找了一根木棍,像是瞎子一样点着地面,一点一点的向里面挪。 接下来,他又遇到削尖的竹子,埋在浮土中的匕首,林间抓野兽的绳套,林林总总。等李水走到屋门口的时候,已经过去一刻钟了。 李信看到这一幕,又勾起了一些痛苦的回忆,于是早就溜走了,寻了一间屋去喝酒了。 而李水,像是做贼一样走到屋门口,他躲在一根柱子后面,用木棍顶了顶,屋门被打开了,这一次倒没有什么机关。 李水松了口气,心翼翼的向里面张望了一眼,只见相里竹躺在矮榻上,面朝里似乎在睡觉。 李水叫了一声:“竹儿姑娘,日上三竿了。” 相里竹没有任何反应。 李水挠了挠头:“不会是连夜挖陷阱,睡眠不足,猝死了吧?” 李水心翼翼的走进去,用木棍捅了捅相里竹,但是手感不对,这身体似乎太轻了。 李水把被子挑起来一看,里面竟然是稻草人。 就在这时候,有一把冰凉的匕首落在了李水的脖颈上。 李水身子一僵,缓缓地回过头来,看见相里竹顶着两个黑眼圈,正哈欠连的在他身后站着。 李水干笑了一声,道:“相里姑娘,这是要做什么啊?” 相里竹幽幽地道:“擅闯女子闺房也就罢了,还要掀被子,你又要干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