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北珍珠始家传_第一百九十三章 挂牌立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 挂牌立碑 (第2/2页)

喜富就是我们村里养蚌育珠的第一人,但在珍珠公园里立碑树传的事是镇里做的,写不写何喜富名字,给不给何喜富树碑立传的事,都是镇里说了算的,言下之意,就是让何思福去向镇里反映。

    何思福又专门去了一趟镇里,但现在镇里的干部年轻的多了,而且好多都是从学校毕业分配过来,或是从外地调入的,他们对诸北珍珠的历史了解不多,即使有所了解的,基本上也是从媒体报道或如今行业内传说中所听到。现在听何思福说来,诸北珍珠发展中还有何喜富这个人和这段历史,都表示是不可多得的材料,但希望何思福有足够的依据证明。

    何思福当然乐意去找这些资料,因为他明白,村里通过父亲帮忙而走上养蚌育珠富裕路的人还多有健在,让他们作个证明,还不是一件轻松事。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母亲在营销上受了挫折,但父亲还是有几次参加过县里创业致富的表彰会,在家里或许还会找几张奖状或照片,这也可作为父亲早早开始养蚌育珠的证明资料吧。

    何喜富正打算去走访村里的老养蚌育珠户,收集整理父亲材料时,康乐宝集团负责市场拓展的副总打来了电话,他在电话里说,对集团对何思福为康乐宝珍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任命不再变动,但考虑到何思福的实际及今后岗位的稳定,决定在集团总部调任下来一名同志,暂时担任康乐宝珍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主要负责这次挂牌开业的筹备工作。这位集团副总在电话里一再强调,任命这样一名常务副总,主要是为了稳定何思福今后的总经理一职,但这位常务副总是从公司总部调任下来的,对东白湖镇,对诸北珍珠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不了解、不熟悉,许多对接问题还得靠何思富多协调,多用心思。

    镇村都同意并且支持何思福要回其父亲是诸北养蚌育珠第一人的名誉,康乐宝集团也为自己要回父亲是诸北蚌育珠第一人的名誉而作出如此妥帖的安排,何思福心里的暖味味的,他现在最大的希望是,珍珠公园为父亲树碑立传,康乐宝珍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开业最好能在同一天完成,这种双喜临门或许是对父亲的最好安慰。

    何思福很快从村里村外收集到了数几份证明材料,这些材料有的是一个人的签名和手印,有的是十几个人的联合签名和手印,他们证明不乏这样几层意思,有的说是当年自己在何喜富的带领下冒着风险开展养蚌育珠,有的说是应何喜福邀请,自己早早帮助何喜富养蚌育珠,收到的工钱还都是三角蚌,后来靠这些三角蚌自己也成了“万元户。”

    何思福把这些证明材料拿到镇里,但镇里的人认为,光有民间的证明材料说服力不强,最好是有官方,比如说首居致富表彰会的奖状和照片等。

    说起这些奖状和照片,何思福在镇干部面前发起满腹牢sao来,说要不是母亲脾气火爆,家里是有这些奖状和照片的,只是那次父亲因珍珠而病死时,她把照片和奖状全撕了,还发誓自己及子孙永远不去做珍珠相关的事业。

    这次何思福与镇干部交流这个问题时,凑巧有市里的媒体记者在,这位记者提示何思福说,真要找到照片,去找一找他们报社的退休摄影记者不会错,当年会照相的要不多,全市性的大活动少不了请他去现场拍摄照片。

    在这位记者的帮忙下,何思福不仅要到了父亲受表彰的照片,还有那些在报纸上登过的光荣榜,里面就有他父亲何喜富的名字。

    有了这些足够的依据,何喜富之名留在珍珠公园自然不成问题了。在何思福的争取下,珍珠公园为何喜富的立碑和康乐宝珍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开业,果真选在同一天进行。

    这一天,何思福带着哥嫂和老母亲一家人,穿着崭新的服装,早早来到了康乐宝珍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是在公司门口拍了一张全家照,然后带他们进厂参观了这里的每一个车间,对这些车间里的设备,何紫娜并不知道是干啥的,她只是一种感叹,这厂房好气派呀,这设备好气派呀,她从来没想过,自己养育出来的珍珠最终还要进入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化厂房。

    何思福跟老母亲介绍说,珍珠一旦进入这个厂房,即使是最劣质的珍珠,它的附价值可提高到原珠的十倍甚至更高。

    何紫娜惊奇得伸了伸舌。

    随后,何思福又把一家人领到了珍珠公园,这里立着用花岗岩制成的纪念碑,碑上镶嵌着何喜富的半身照,写着“诸北珍珠教父何喜富”的金黄字大字,下面是一行行黑色的有关介绍何喜富养蚌育珠的简历。

    站在这块纪念碑前,何紫娜的眼睛一下子变得湿润起来,她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纪念碑,嘴里念念有道地说着:“老头子,你那阵子要是能遇上现在这样的好年代,我们赚的钱远远还要多来。”

    远处传来喜庆的锣鼓声,何喜富挽过母亲何紫娜的手说:“那边的持牌仪式快开始,我们先过去吧,你放心,我们的珍珠事业一定会越做越好。”

    何思福又让来珍珠公园玩的人,帮自己一家在父亲纪念碑前拍下了一张全家福,然后喜孜孜地朝鼓乐阵阵的康乐宝珍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厂房赶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