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章 朕乃始皇帝(3) (第1/2页)
大秦如今两百零八个郡,两千余座县城。【】 不算城池之外的三老,按照大秦官制,城池中本来一共大约应该有六万名政务官员。 现在,还缺少近三万名左右,将近一半。 更何况还有三老等官职,这可是数百万位官员。 不掌握三老等官职,就影响不到城池之外的地方,那大秦就永远不可能真正的将天下完全消化。 对于此时的大秦而言,众国旧地的三老等官员,不予考虑。 最主要的,就是补齐那城池中的三万名官员。 可惜,大秦的官员储备,还是远远不足。 天下其实有足够的人才,但帝子受不会用,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那些人哪怕再有才,他也不会用。 不仅仅是忠心方面,还有制度方面。 除了官员问题,还有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文字,文字不同,政令都不通达。 其它各种事物,比如尺度等等,都是大问题。 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当地百姓,配合官员的治理。 政务方面,各种各样,复杂之极。 …… 军务方面,同样也颇为麻烦。 大秦两千余座城池,每座城池中的守军,都需要合理的安排好。 但问题是,即使白起等众多将军,已经将自己麾下很多偏将,放出去充当城池守将。 可仍是不够,毕竟他们不可能放太多这种偏将,否则就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大军战斗力了。 而且即使放出去,绝大部分城池守将,跟麾下士兵,也只是刚刚凑合起来,集结不了大军之力,真正战斗力没有多少。 士兵也是一个问题,论个人单独战斗力和参军人数,大秦不缺,想参军的合格人员多不胜数。 但训练是大问题,都交给城池守将去训练,太慢了,在此时的情况下,也起不到镇压一城的效果。 一城的守城将士,可不是单纯就在那里看的。 他们最少负责的,也是一县的安危、情况。 就连大秦关中之地的守城将士,都经常出战对付一些凶兽或者逃跑的罪犯,更何况是众国故地。 还有众国投降的将士,足足有两亿多,这还是杀了又杀的结果。 他们的处置,也是一个问题。 …… 十位军阁内阁大臣,将大秦现在几乎所有大的方面事情,都说了出来。 让所有的文武百官都清楚,此时的大秦,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 说完后,几乎所有官员都沉思起来。 虽然看上去就是那么几样,但其中关于的内容之多,却是足以让很多人稍稍一想,就心中发颤。 首先,便是官员不足,文武方面都不足。 只有有了足够的官员,才能展开对如今大秦真正的治理。 想着,一些官员已经有了想法,正准备禀报。 却见刑部大夫李斯站了出来,行礼后道:“启禀大王,臣以为当前之急,并不是朝中政务。” 话音一落,几乎所有官员,都有些诧异的看向了李斯。 朝中政务不是最急,那还有什么是最急的? “继续。”帝子受双眼中闪过一抹有趣之意,淡然道。 “喏。”李斯应又行了一礼,神色带着恭敬道:“大王,您带领大秦一统天下,开辟了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的新天地。 大秦之大,大秦之强横,古今第一。 大王二字,自然已经不配您的尊号,您统治四海,当务之急,是另取一个尊号,配的上您的身份。 也让您名正言顺的统治四海。” 众人微愣,随即便都是纷纷点头。 大秦如今之强大,绝对超越古今,大王再用这二字,的确已经不配。 现在让他们看来,也是有些别扭,大王二字曾经用的人太多了,根本配不上自家大王。 大王如今之身份,大秦如今之强大,必须要重新确定一个尊号。 这样,也能更名正言顺的统治天下。 千万别小看一个名号,名号有时就代表着名正言顺,代表着民心。 “臣附议,大王您的确需要一个更加尊贵的尊号。”商鞅第一个站了出来行礼道。 随后,其他官员也都站了出来附议。 帝子受多看了一眼李斯,淡然道:“不错,众卿可有合适的?” 立刻,所有大臣纷纷苦思,心中有些焦急。 这可是大好机会,一旦为大王取了合适的尊号,定能名流千古,还能被大王记住。 就连商鞅,以及田因齐这等人,都快速思索起来。 “启禀大王,臣心中有一尊号。”李斯第一个说道,他是率先提出来的,自然早就有了想法。 “说。” “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大王您可改王为泰皇,以示大王你的身份、功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