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天府之国(三) (第2/3页)
“停!” 海一粟喊道,陆何愁大汗淋漓地停下动作,喘气道:“演练已毕,王兄,告辞了。”说罢头也不回地往外走,海一粟坏笑着跟上,小声道:“跟我学聪明了。”陆何愁笑而不语,抱着拳靶子小碎步前进。 王同挑眉戳戳兄长,后者最终妥协,“行了,净挤兑我,山水门拿出这等珍藏,我又岂能占你们便宜?” “呀!讨厌!占人家便宜!”海一粟小女子般捂着胸脯,王并脸拉下来,开始后悔自己的决定了。 ...... “贴好了?”“来吧。” 王家兄弟的头顶和肩头各自贴了一片纸,不甚牢靠地用水黏住,剧烈地活动就可能让它脱落。 “掉,算输;被对方拿走,算输;拿走对方的,算赢。”“赢家才能吃饭......还经常没有赢家。”王同怨念地回想起童年苦练的日子,王并撇撇嘴不置可否,“开始。” 瞬间,两个人的身影模糊起来,围绕着同一个圆心辗转腾挪,脚步不停变换,双手急速进攻,急速防守,渐渐地面扬起沙尘,两道蓝色的影子像是刮起旋风,甚是好看。 王同骤然右手抓向王并额头,左手从视线死角抓向肩头,王并打偏攻势,双手卷着劲风直扑面门,王同不退反进,大胆地拉近距离逼迫谨慎的王并后撤。 他又变厉害了......王并想道。 自从那一晚,弟弟似乎心境上有了质的飞跃,整个人的气势仍然很放松,但是没了以往的那股轻浮。 “嚯——我怎么就没想到这种练法?”海一粟惊喜地说道,陆何愁睁大眼观察,喃喃道:“首先要尽快决出胜负,水一干纸片就会脱落,出手必须果断准确;然后要绕过对方的防守,特别是对手是熟悉招式的同门,所以要对招式更加熟练;接着,平衡不能紊乱,为了在剧烈运动同时训练重心的稳定以防纸片脱落;最后,训练八卦门主要的步法,让移动更为精准敏捷,培养距离感。” 海一粟傻了似的看他,陆何愁哼了一声,“就你会解说?” “嗨!” 王并懊恼一声,动作幅度太大,肩膀掉了一片,王同跳着步子对师兄弟道:“看懂了?” 陆何愁作个懂得的手势,跃跃欲试地给自己沾上了三片...... “有一套啊。” 王同边说着边从陆何愁肩膀轻巧地取走了纸片,“即使是常年浸yin的武者,能做到维持平衡让纸片不掉的也很少。”“山水门强调控制重心,”陆何愁甩甩肩头,“但是,还是比不上王兄。” “没办法,”海一粟也在王并手下败下阵来,他的纸片还没几下就掉落地面,快速运动下无法让肩膀安定,“的确崎岖山讲究不动,但是沧浪水运行中,人的中门不变,重心在改。可以说咱们只有一半是维稳,术业有专攻,平衡不如老王很正常。”“别叫我老王!” 高强度的练习持续了几炷香的时间,王并喘着汗道:“行了,各自身上还有伤,今天到此为止。”陆何愁和海一粟点点头告退,王同想约着海一粟喝一杯,但他却破天荒地拒绝,拉着陆何愁前往下一个院子,远远就听到练习的呼喝声。 陆何愁微笑,“大家和我们都是一样的想法呢。”“走吧,短时间想要提高,只能尽量博采众长了。” “梅花桩?可以啊,来试试。” 吴霜单脚用极其夸张的姿势站在高低不一的木桩上,随即像灵活的猫一样跳跃纵横,手撑在上面倒立,然后一个拧腰,翻身腾挪,轻巧落地,对二人邀请地招手。 片刻后,只听噗通两声巨响。 摔得真疼......两个人揉着屁股想道。轻功和单纯的赛跑不同,这玩意除了身体的硬条件,还得有准确的手眼协调和灵活柔韧,吴霜若无其事地一字马一炷香的时间不带眨眼,而尚未开胯的陆何愁把吃奶的劲都试出来,也只能抓住脚掌,还是坐位体前屈。 “对付长兵器的方法?嗯......那我来劈砍,一腾负责刺击。”何去举着超大号的木棍,张一腾怯生生地拿出长度令人绝望的木杆,两人在被一顿乱刺猛打之后,饭都没法吃了。 “剑法的心得?”崔利贞来回看了看两个人,拔剑指着地面,“虽然小女也是修行之身,但是互相分享还是可以的......这样......就从刺击的重要性开始吧。”她这样说着,在剑尖缠上了一圈厚厚的麻布,眼神放着光接近陆何愁...... “师兄?” “嗯?” “好疼......” “这帮孙子,训练都搞得像实战一样。” “大家果然都好厉害。” 陆何愁揉着被戳了几百下的肚子,眺望傍晚天空逐渐落下的夕阳,转头看着海一粟,忽然开怀地笑了。 “我还是第一次见你对训练如此刻苦上心呢。” 海一粟一愣,不置可否地耸耸肩,陆何愁眼神略微热忱,玩味一笑道:“果然,不甘心的,不止我一个啊。”“你今天话真多。”海一粟看向别处道,陆何愁笑得更得意了,“是吗?我和你......” “快下来!” 坐在房顶的两个人扒着房檐向下望去,却看见王同对他们做了个禁声的手势,等二人脚刚一沾地,他就拉着他们悄悄向宅院的主房蹑手蹑脚而去。 “扒墙根,我喜欢。”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三人互相做了噤声的手势,悄么声沿着墙根潜行,绕过唐门弟子的视线,紧贴在石砖旁溜进了庭院,蹲在屋门外面侧耳聆听,只听见里面传来王廖冒着火气的声音: “这几个臭小子,在这节骨眼还嫌不够热闹,非要再添一把火,非得打他们一顿长长记性。”这话让王同又一个哆嗦,“你还能把他们赶回去?如果被掳为人质,大家就地解散咯~”唐坤对于年轻人的到来似乎不大光火,毕竟他家儿子不习武,没参与这场围攻。 “送死是我们这些老骨头的事情,年轻人凑什么热闹。” 王廖的怒气带有长辈的慨然,让门外偷听的王同心中一酸一暖,坚定了他支援父亲的决心。 李仪说:“老道也担心我那徒儿违抗师命一路赶过来,呵呵,又喜又忧啊。”唐坤打圆场道:“哎呀,儿孙杯话(不听话)还不是要来尽孝,享福气还跟我神戳戳(发神经)哦~”王廖听了这话,嗤一声,随即笑得越来越开,三人都是大笑,豪气混杂着长辈见后生们成材的欣喜。 “说来说去,唐掌门,容老道问一句,何日粮食才能运到?”李仪转回正题说,“我被不念禅师赶回来,如今成了个催粮老倌喽。” 唐坤尴尬地咳嗽一声,无奈道:“道长也知道蜀道路途艰险,运送冒(不)方便,所以拖延了一些日子。” “不止吧?”李仪敏锐地说道,停顿一下,眯眼看着唐坤,没等对方流露紧张或是什么,李仪又起身告辞道:“哎呀,老道刚想起还要给徒儿写信,少陪二位了,告辞。” 说罢,头也不回地转身出门,在门外的三人忙不迭躲进旁边的草丛里,三个青年挤在小小几个盆栽后面,让人忍俊不禁。 李仪站在门口,低头看着地面片刻,眯着眼不语,然后缓步走出了院子。 “呼——挤死我了!老海你这么大块头换个地方不行?”王同掐着嗓子道,“我离得最近!凭什么要我换地方!”“嘘!”陆何愁见两个二货要吵吵,赶紧捂住他们的嘴巴。 这时又听见屋里传来王廖的声音:“呼,李道长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