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马车与火车的对决 (第1/1页)
三步并作两步,急匆匆地来到cao场,沈笑夫发现这里已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三个篮球场,正在进行三场比赛,热火朝天。 拉拉队围了好几层,加油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沈笑夫一看这阵势,知道今天来晚了。想蹭场球打一打,已经没机会了。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晚到的人儿没球打。 那就去跑步吧,跑四个圈,1600米。 沈笑夫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这可比王先生定的先赚1个亿的小目标简单多了! 以往自己独自一个人来跑圈,好像没有过吧? 还是破系统的面子大呀! 沈笑夫暗中给自己鼓劲加油:奔跑吧,兄弟! 他稍稍活动了一下手关节、踝关节,压了压腿,就开始跑了起来。 好长时间没跑圈了,沈笑夫感觉状态不是很好。 跑完两个圈后,明显地气有些喘,腿有些软,速度也慢了下来。 坚持、坚持、再坚持! 沈笑夫对自己说。 第三圈终于跑完了,但所用的时间明显比前面两圈多。 第四圈开始了。沈笑夫觉得腿上仿佛绑了铅,眼睛在冒火,胸口砰砰地跳。 跑步这运动,就是欺生。稍有一段时间不练习,就生疏了。 最后一圈的速度,只能说比龟速快一些。 沈笑夫现在不求速度多快,只求能够跑完全程。 最后200米,跑,跑,跑!气喘吁吁,龟速前行。 最后100米,身子好像不听使唤,每一步都很艰辛。 沈笑夫咬紧牙关,抬起脚步,艰难地迈了出去! 一步,两步,三步…… 最后,沈笑夫终于跑完1600米! 汗水刷拉拉地流,眼前直冒金星,上气不接下气。 沈笑夫用手抹了一把头发一把脸,然后双手撑腰,双腿艰难地往草地走过去。 真想在草地里坐下来、躺下来,把酸痛的身子交给草地,把疲惫的腰背扔给大地。 但是,体育老师好像说过,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坐下来或者躺下来。 因为这样子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严重时还可能会产生重力性休克! 沈笑夫只好放弃了坐或者躺的念头,艰难地缓缓往前走。 眼前忽然看到悬挂在教学楼主楼前的两行醒目的红底黄字对联: “鹏程学子,九年铸剑盼六月,有谁蟾宫折桂 五中英才,一心读书搏百日,看我玉宇摘星” 这是三月份学校举行“江岸市第五中学2009届初三中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的标记。 沈笑夫已经从跑步的疲惫中恢复过来。 回到寝室洗完澡,时间已经过了六点半。 沈笑夫想,这个时候食堂饭菜已是残羹冷炙,干脆到学校外面去吃个红烧鱼块盖码饭,外加一个鸡蛋,犒劳犒劳自己。 这段时间,自己其实还是挺拼的,五脏庙也该补一补了。 已过了学生就餐高峰期,校门口的“唐老板快餐店”客人不是很多了。 沈笑夫没有等多久,就吃上了油光发亮的红烧鱼块盖码饭。 哎呀,真可口!就是比食堂的老三样来劲。 这时,餐桌前的电视机正在播放一个纪录片——《马车与火车的对决》,悦耳的声音和唯美的画面,吸引了沈笑夫的注意。 沈笑夫认真地观看纪录片: “13世纪,英国伦敦。 罗吉尔培根,哲学家,世界上最早相信地球是圆形的人。 距今800年前,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会赋予运输车难以置信的速度,而无需求助于动物。‘ 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 达芬奇,不朽名画《蒙娜丽莎》的作者,人类有史以来无可争议的天才。 听着教堂的钟声,看着窗外川流不息的马车,他在想:‘钟为什么能敲呢?里面有发条作动力。对,用发条,可以试制这么一种自动行驶的车。‘ 16世纪,德国纽伦堡。 汉斯赫丘,纽伦堡最出名的钟表匠。 看到达芬奇留下的图纸后,他行动起来:‘用发条作动力,上足发条,它就会向前行进。‘ 半年后的一天,钟表匠赫丘成功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用发条作动力,自动行驶的车,他也因此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先行者。 19世纪中期,欧洲某地。 拉尔夫,货运马车商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他坐在那里,手中紧握着马鞭,用充满敌意的眼神打量着那个从远方驶来的庞然大物――一列蒸汽火车,本地人之前从未见过的新鲜玩艺儿。 它的运载量远远超过了货运马车,它冒着浓烟呼啸而来,几乎抢走了马车商人的所有生意。 于是,倔强的拉尔夫去找火车商人谈判,他要驾驶马车跟火车比一场,看哪个跑得更快。 火车商人被激怒了,他同意公开举行比赛。 拉尔夫说:‘我要证明,和马车相比,火车是一个只会冒出浓烟,搞得到处乌烟瘴气的笨家伙。‘ 事实总是胜于雄辩。 马车和火车的比赛引起了当地人的兴趣,竞赛当天,铁路沿线挤满了观众。 拉尔夫赶着蓄足了劲儿的马车,和火车一起站在起跑线上。 ‘砰!‘发令枪响了。 在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里,拉尔夫的马车就像离弦的箭,瞬间就冲出去数百米。 而火车还在原地打鼾似的启动机器,在人们嘲讽的叫喊声中徐徐启动,强烈的轰鸣声和滚滚的浓烟过后,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和马车的距离渐渐拉近。 拉尔夫不停地挥动马鞭,马车奔跑的速度已达到极限,而火车还在加速,很快就追上了马车。 ‘我的马跑得飞快,我们一直努力地跑――可是那个家伙还是轻松地超过了我们。‘拉尔夫无奈地看着齐头并进的火车再次提速,把自己远远地抛在身后。 一场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悬念的比赛结束了,一个极速更新的时代已然来临。” 节目的结尾处,标注着这么几行字: 本文作者周兵、麦尔斯,选自《汽车百年》,金城出版社出版。 沈笑夫一边吃饭,一边看着纪录片《马车与火车的对决》,津津有味。 沈笑夫忽然想起在电影《让子弹飞》里面,有一个马拉火车的镜头,不禁哑然失笑。 这时,沈笑夫眼前冒出了驾驶学科奥赛系统显示屏: 学科:L1,126/1000 体能:L1,68/100 情绪:L1,64/100 任务:全身心准备中考 奖励:德智体全面发展,奖励抽奖机会一次。请按左上角“抽奖”键获取奖励。 学科、体能、奖励栏显着亮光,表示这三栏有变化。其他栏目背景灰色,表示没有变化。 学科值从125到126,增加了1个点,应该是纪录片《马车与火车的对决》的功劳。 体能值从66增加到了68,提高了2个点,应该是之前跑步的成绩。 这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滴汗水一点成就! 最令人激动的是,奖励栏目再次亮光,这次是奖励抽奖机会一次。 哟,挺时髦啊! 沈笑夫一激动,点了屏幕左上侧的“抽奖”键。 “叮咚!” 随着一声脆响,半透明的显示屏里面滚出来一本书。 哟,什么书啊? 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本《汽车的故事》,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