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_第四百六十三章、架都要架你离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三章、架都要架你离开 (第2/3页)

家得到的待遇,易嬴就知道自己如果再用平等态度来对待闵家,根本不可能从闵家得到任何好处。

    证据就是易嬴当时就曾通过闵行教导过闵家该怎样做一样,最后还不是被闵家视若无睹。

    所以,为让闵家不敢再反抗自己,易嬴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无视闵家、轻视闵家,并让闵家知道,自己随时都可以摧毁他们,随时都愿意摧毁他们。只有这样,闵家以后才会成为易嬴真正的力量。当然,也是大明公主的力量。

    “大明公主懿旨,兹有闵家江氏贤良淑德、秀外慧中,护送太子返京,实乃朝廷幸事、百姓幸事、万民幸事。着以大明公主名义赐黄金百两、绢百匹、布百匹、……、田地百亩。”

    “然,闵江氏虽护送太子返京有功,闵家却不思朝廷恩典,不思为朝廷、为太殿下报恩,在闵江氏因护送太子艰难而遗失迁移籍册的状况下百般刁难,令其无故陷入困境几月有余,并以私废公地致京兆尹衙门失信于民,实当严惩以戒之。”

    “着令,罚闵家所有在朝为官之官员全都回家闭门思过,并责罚闵家官员背诵易少师所写之《关雎》,只有能背出《关雎》的闵家官员,日后才能结束闭门思过,重新回朝为官,不然当永世闭门思过之。”

    “又兹于闵江氏乃是因闵家管帐一职被闵家所辱,本宫特准闵江氏如不愿接受闵家管帐一职,闵家应立即送闵江氏回其娘家守孝,且日后再不得以闵家媳妇身份刁难闵江氏。或闵家仍不愿让闵江氏继续管帐,闵江氏也应立即离开闵家,回返娘家,待守孝期满后,自行处事。”

    “更以闵江氏之贤良淑德、秀外慧中却仍会受今日之辱,实令本宫痛心疾。所以,若是闵江氏因此事而死,不管死因为何,本宫誓灭闵家满门。”

    “钦此。”

    “大明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随着易嬴一口气念完大明公主懿旨,闵家上上下下全都变了脸色。可他们即便再怎么惊诧,面对大明公主懿旨仍是不得不接、不敢不接。

    因为懿旨中的内容很清楚,先以奖赏闵江氏为主,再惩戒不思助朝廷、助太子报恩的闵家。

    并将闵家以私废公的事情也写得清清楚楚,容不得闵家做任何悔改。

    至于说惩罚闵家的方法?

    大明公主懿旨都写到了这种程度,闭门思过又算什么?

    但不能背出《关雎》就不能重新回朝为官却有些太折磨人,或者说太折腾人了。这不是说闵家官员就背不出《关雎》,毕竟古代人读书就更好像背书一样。可就是为什么要背《关雎》,却没人能弄明白。

    而最后关于闵江氏与闵家纠纷的原因,懿旨中也只是说了如果闵江氏不接闵家管帐一职,或者说是得不到闵家管帐一职会怎样,丝毫没提双方复合又会怎样。显然大明公主并不支持闵江氏掌管闵家账目,乃至继续留在闵家。

    不过以这样的大明公主懿旨,闵家自然不敢不接,毕竟里面都明说闵家是在以私废公了,他们不接还能怎样。

    只是后面突然来一个誓灭闵家满门,顿时令闵家吓得心惊又跳,可又不知什么叫闵江氏因此事而死。

    而在宣读完大明公主懿旨后,等到闵家谢过恩,易嬴却又立即回过头去,一脸严肃道:“闵江氏,本官不管大明公主懿旨是如何恩典,或者你自己又是什么想法,但在你与闵家商议此事时,本官却不准你留在闵家,架都要架你离开,听明白了吗?”

    “这,少师大人何致于此。”

    “何致于此?”

    “哼,因为你留在闵家,难保日后不会被他们继续当成挡箭牌来利用。真要如此,不用大明公主下旨,本官都会宰了闵家全家。”

    “这个……”

    虽然一开始不明白易嬴为什么不让自己留在闵家,但随着易嬴说出理由,闵江氏却又不敢多说了。

    因为,不仅闵家,闵江氏的娘家江家同样是官宦世家。甚至由于他们是官宦世家,在朝中也用不着去与其他官员拉帮结派,因为他们自己就已经能自成一派了。所以将来要支持谁,他们根本就不用着急,也不会依照易嬴当初的要求去投靠大明公主。

    所以,今天这事虽然的确已经以大明公主懿旨来作为了结,可以闵江氏对闵家的了解,真到了某些关键时刻,江家或许还真会自以为能置身事外而脱离大明公主控制。

    真遇到这种事情,大明公主度过难关后要惩罚江家,江家恐怕也难说不会以闵江氏来做挡箭牌躲过大明公主惩罚。

    毕竟闵江氏虽然已得到大明公主奖赏,但这如果就是闵家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他们也会牢牢抓住。

    因此,不仅闵江氏对易嬴的要求无言以对,甚至依旧跪在地上的闵家众人也不敢轻言妄语。因为易嬴此话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闵家继续将闵江氏当成挡箭牌。

    虽然闵家从未真正这样做过,但形势比人强,他们又能多说什么。

    训斥完闵江氏,易嬴才再次转向闵素说道:“好了闵大人,大明公主殿下的懿旨也就如此,你等就自己起来吧关于大明公主所要求闵家官员背出的《关雎》一事,不管你们能不能背出来,都得先在家中闭门思过一月,然后才能逐一到大明公主面前交旨复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