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3章 让她拿地,嘴贱遭虐(万更) (第1/5页)
一夜狂乱,可怜沈婠第二天还要早起上课。 下床的时候两腿一软,险些跌倒。 而始作俑者斜倚在床头,手里拿了根烟,嘴角含笑,似乎很满意自己看到的结果。 沈婠:“禽兽。” 吃饱喝足的男人脾气总是格外好,“乖” “”好气! 吃过早餐,权捍霆送她去学校。 上午是张凡的课,他却只端了个茶杯进来,不见教案。 那优哉游哉的样子,不像来讲课,倒像来闲逛。 “距离正式结业只剩一个月时间,我们还有第三次模拟实践没有完成。前两次都是在AI教室通过电脑进行。这次,我们改一改规矩,换另一种玩儿法。” 台下议论开,大多报以好奇的心态,等待下文。 只听张凡继续开口:“经过校企双方的沟通协商,最终达成合作,决定将‘模拟实践’改为‘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吗?” “不来假的,改玩儿真的?” “要不要这么刺激?” “” 这次实战演练仅限C班参加,总共68人,分为13个小组,每组领取一个项目,以半月时间为限,完成记满分,失败则记零分。 “教授,请问这13个项目由谁提供?” 张凡:“宁城本地13家企业。” “项目和项目之间有竞争关系吗?” 张凡:“没有。” “难度是不是都一样?” “有难有易” “这样对某些小组会不会不公平?” 张凡摆摆手:“先听我说完。实战不比模拟,失败了,就再也无法挽,也就是说,这家企业将夭折一个项目,而中间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再单纯地只是一个数字。所以,不能乱来。如果按照前两次随机分配的方式,那么很可能造成小组实力与项目难度不符,这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此话一出,大家才意识到严重性。 走出模拟世界,置身真实的战场,当损失可以用金钱量化,造成的结果也需要有人承担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严肃而残酷。 “为了将项目风险降到最低,让合适的人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将13个项目的难度进行了多次评估,并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你们前两次模拟实践的综合成绩,分数越高领取的项目难度越大,当然,报也成正比。” “教授,有什么报啊?能不能举个例子?” “比如,由明达集团提供的‘石泉湾’项目,难度最大,如果谈成,那么小组成员每人都可以拿到五万块奖金,还将获得入职明达的机会,且最低职位都是部门副经理级别。” 哗 “大手笔啊!居然把明达也拉进来了!” “有什么好奇怪的?你忘了咱们校长姓啥?” “一出手就是五万块,那五个人加起来二十五万?!啧啧,壕无人性!” “那点钱算什么?入职机会才最宝贵。想当年,我去明达应聘,人家非常青藤毕业的不要,现在想想都还觉得不是滋味儿。” “你执念挺深啊?” “嗤不仅仅是我,你问问在座的,有谁不心动?” “可惜,心动也没用。目前看来,只有沈婠那组才有机会。” “” 作为前两次模拟实践当之无愧的第一名,这个项目自然而然落到沈婠那组头上。 羡慕的很多,嫉妒泛酸的也不少。 刹那间,目光齐刷刷朝角落里的小团体投去。 沈婠面色如常,苗苗埋着头写写画画。 古清和张旸也是一脸淡定,好像明达的入职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就跟菜市场里随处叫卖的大冬瓜没什么两样。 至于蒋硕凯,更气人,居然直接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 这群人是魔鬼吗?! 靠。 好在,这样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 一来,项目难度太大,令人望而生畏;二来,其他公司的报虽然没有明达丰厚,却也十分可观。 第二节课,张凡就搬来了厚厚一沓项目资料,总共十三份,发给对应小组。 “从明天开始,你们就不用来学校上课了,专心利用接下来十五天的时间攻克项目,我在这里预祝大家马到成功!” “谢谢教授” “承您吉言。” 就在大家嘻嘻哈哈的时候,沈婠已经开始翻看项目资料 “下课别急着走。” 苗苗点头:“好。” 古清和张旸自然也没有异议。 蒋硕凯眼里闪过纠结。 沈婠估计他是要去搬砖,想了想,补充道:“不会占用你们太多时间,大概二十分钟就能搞定。” 蒋硕凯微不可察地松了口气,他不去工地吃饭的话,挤出二三十分钟完全没有问题。 “可以的。”他闷声了句。 项目资料不多,相比其他小组厚厚的一本,他们只拿到十二页。 正好方便沈婠用手机拍下来,然后递给苗苗,苗苗有样学样,然后是古清、张旸 最后交到蒋硕凯手里,因为他用的手机像素太低,没办法拍照,所以直接拿着纸页看。 大家都不点破,只默默给予方便。 而这种无声的照顾,却比那些挂在嘴上的虚情假意,实在得多,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尤其是,蒋硕凯这般高傲的人。 他不屑同情,想要的不过是尊重而已。 张凡目光一扫,忽然顿住。 只见其他人还在交头接耳、叽叽喳喳,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沈婠小组所有人都低着头,也不知在看什么,一个个专注得很。 蒋硕凯连觉也不睡了 下课铃响,众人鱼贯而出,很快,偌大教室就只剩五人。 苗苗把前后门关好。 蒋硕凯和张旸将桌子拼在一起,围着坐下。 沈婠屈起指节,敲了敲桌面:“资料都看完了?” “嗯。” “说说,有什么想法。” 苗苗:“资料太少,信息模糊,我怀疑学校为了增加难度,故意这么做。” 沈婠轻嗯一声:“还有呢?” “暂、时就发现这些。”她缩了缩脖颈,小声道。 张旸:“石泉湾这个项目我听过一些风声,据说早在几年前明达集团就开始策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