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_孙武传 第七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武传 第七回 (第1/2页)

    第七回:伍子胥连出三招,囊令尹欣然中计

    吴王见孙武果然不同凡响,在孙武凯旋回国之后对他更加器重。又一年之后,吴国经过伍子胥、孙武两人精心整治,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已逐渐具备了和楚国对抗的硬实力。

    现在新的问题摆在了吴王面前,那就是什么时候向楚国全面开战呢?

    要知道,吴国的对手并非只有一个楚国。在下有言在先,楚国早已在吴国的东南方扶植了个越国出来,如今国力也不弱。如果吴国这时倾尽全力向西进发,难保越国不会蠢蠢欲动。

    孙武和伍子胥这对好搭档,这时在吴国的下一步行动方向上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孙武认为,吴国应当首先攻灭越国,彻底消除南方的威胁。考虑到北方的徐国和钟吾国这时都已经变成了吴国的附庸,因此到那时吴国便可从容地举倾国之力一路向西攻打楚国,且进可攻退可守。这是万全之策。

    伍子胥则强烈主张先灭楚后灭越。他认为:越国虽然实力不容小视,但由于越国地处东南和吴国一样强于水战而弱于陆战,因此丝毫不影响吴军主力西进伐楚。等到降服了楚国,那时再用吴军这把锋利的牛刀去杀越国那只小鸡,那还不是手到擒来?这是速成之策。

    如果我们这时一味地抨击伍子胥急功近利,虽然不能说对,但也不能说不对。但如果我们能够回到过去,遥远地望见伍子胥那一次次的半夜惊醒——那是因为他又梦见了他父亲被楚王残忍杀死,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他的此时的想法了。

    由此,在下特引述一下金庸大侠在他的大作《射雕英雄传》中的著名武侠理论:两个好武之人同样的勤练武艺,一人勤练降龙十八掌,一人苦练全真派武功,十年之后,练降龙十八掌的轻松战胜了练全真派武艺的;等到二十年之后,两人差不多可以打成平手;三十年之后,形势发生了根本逆转:练降龙十八掌的那位再怎么苦苦练习,也无法赶上练全真派武功的那位了。所以说当时的全真教武学才是最高境界——所谓名门正派,天下正宗。

    (以上只是金大侠的武侠理论,也无法实践——现实中没降龙十八掌这种武功,但是放在其他领域也同样适用。以中国女排为例,在陈忠和时期,一直苦练技术和配合,结果数次夺得大赛冠军,其中雅典奥运会决赛最后时刻的大逆转更是成为了永远的经典;结果之后的教练蔡斌换了一套思路,大力提倡“高佬战术”,前期突然换了一拔高个子选手看似很是生猛,但却因此荒废了技术和配合,很快就被对手们给摸透了,中国女排之后也距离大赛冠军越来越远。)

    但我无意评论哪种战术更好,事实上,稳妥战术和速成战术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市场。蒙古帝国利用速成战术,短短几十年之间横扫天下,从北亚一直打到欧洲中心;同样,谁能够利用速成战术刺激一下如今的中国足球,进个世界杯四强什么的,那也堪称是教练奇才!大家不妨根据吴国此后的发展,各自来分辨当时的情况——孰是孰非,大伙尽可各自揣度。

    在两种战略的面前,阖闾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击败泱泱大楚”这个荣誉太让人流口水了,越早实现越好,何必要多等几年呢?

    孙武和伍子胥虽然没有义结金兰,但也可说是惺惺相惜。眼见吴王更倾向于伍子胥的战略思路,他并没有表示不满,而是当即说愿意助伍子胥一臂之力。

    由此,公元前511年,在阖闾、孙武、伍子胥三个“大胆狂徒”的策划下,堪称“蚂蚁啃大象”的伐楚战争,正式进入*阶段!

    伍子胥不愧为和孙武齐名的一代名将(如果在当时搞个名将能力排行榜,伍子胥的能力应该稳进前三),他的战略构思才刚通过吴王审核,他就马上提出了具体战术方案。总的来说,是三点。

    第一:扰敌战术。他建议把吴国当时不多的兵力再分成三份,每份一万多人,轮流不停地sao扰楚国边境。如果楚国派出大军援救,就立即撤回来,反正吴国的船快,等楚国大军千里迢迢的赶到时,吴军早跑远了;如果不救的话,那吴军好歹也是一万多人的专业军队,就可以顺势拿下这些边境上的小城池,掠夺楚国的人口和资源。每年这么来回搞,楚国被sao扰的够呛:屡屡出击,却总是扑空,白白消耗掉了大量的军粮;不救吧,吴军经过孙武训练战斗力还真不是白给的——上文提过的吴王僚的两个兄弟名叫掩馀、烛庸的,就住在楚国边境一座名叫养邑的小城里,楚国原意是用他们作为阻挡吴国的前线基地,结果只是因为楚军一次救援态度不够积极,就被吴军打破城池把二人给干掉了。

    第二:诳敌战术。伍子胥是楚国的旧臣,知道楚国的虚实。他派人到处放出风声,说吴国外强中干,并且主力部队都派出去sao扰楚国边境了,总之只要楚国大军一到,吴国立即土崩瓦解。

    楚王本来就被吴军无休止的sao扰战术搞的够窝火了,听到这个传言,立即兴师动众的派遣数万楚军东进伐吴。考虑前几次楚军对吴国的进攻都劳而无功,这次进攻前楚王还特意派人联系了越国,这样就能从西、南两个方向夹击吴国。结果吴国一看楚国动真格的了,立即严阵以待,吴王和孙武率领主力前往西线轻易的击败了没有名将率领的楚军,那边越国好不容易赶到吴国境内,一看楚兵都退了,还不赶紧逃?又被镇守吴国都城的伍子胥追着一顿痛打。越王一看势头不对,只得写信给吴王求和。就这样,吴国一石二鸟,既消耗了楚国,又逼和了越国,终于可以成功实施第三套战术了。

    第三:分敌战术。楚国称霸南方数百年,一方面是因为楚国历代君主励精图治,本身实力强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楚国周围的众多小附庸国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环绕着他。这些小国从楚国身上寻求被保护的安全感,而楚国则依靠这些小国来守护着他的外围防线。

    伍子胥现在就是要瓦解这些小国和楚国的联盟,让他们掉过头来,帮着吴国办事。

    有朋友到这里就疑惑了?既然楚国那时候如此强盛,为何不索性干脆把这些小国给吞并了?

    不是楚国不想,而是楚国不能!

    要知道,这些小国家虽然都很小,但是数量足够多(加起来大约十几个),凝聚在一起也是不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