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武传 第十二回 (第1/2页)
第十二回:囊瓦劫寨遭痛击,子胥一击得楚寨 再说当日,孙武派遣夫概和专毅(专诸之子)各领兵一万,多多携带弓箭,埋伏在大别山前的左右两侧;另派遣蔡、唐两位国君各领着手下的人马,守在寨前等候接应;自己和吴王领兵五千,坐镇中军随时准备充当“救火队员”。 几万大军部署好后,全军上下便开始耐心的等待。直到深夜时,大队的马蹄声终于传来。 原来,囊瓦在鄱阳湖遭了吴军的暗算后,一直耿耿于怀。这次他有样学样,也安排大军前来偷袭对手。而且他的策略似乎更进一步:夜袭。 谁料吴军依然早有准备。囊瓦大军刚杀到寨前,夫概和专毅两路伏兵就一起杀出,万箭齐发猛烈攻击楚军的身后;蔡侯、唐侯两人更是对囊瓦恨之入骨,这时也不甘示弱,都亲自领兵上前厮杀;吴王和孙武见两位国君已经杀入进去,也迅速派遣士兵上前接应。 吴军“伏击、阻击、接应”三路兵马一起杀出,一下子把囊瓦给惊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好在史皇、武城黑两人处乱不惊,身先士卒奋力拼杀,才让陷入混乱的楚军逐渐聚拢起来。吴军虽然占尽了优势,但碍于对方人数极多一时也包夹不住,战场上暂时陷入僵局。 就在这时,楚军后方传来紧急军报:“我军营寨已被伍子胥偷袭得手!” 陷入苦战的楚军心理上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此彻底崩溃。 之前孙武在部署防守阵势时,特意留下了五千兵马交给伍子胥,让他埋伏在楚军的必经之路两侧。两人约定好:只要见到楚军一齐杀出,孙武带主力与楚军交战时,伍子胥就可趁势去偷袭楚军的营寨。 这座营寨乃是楚军渡过汉水后在北岸新立的大寨。负责守寨的士兵虽说也有数千人,但没想到吴军在遭受偷袭时竟然还会再来一招反偷袭,因此被伍子胥轻易攻破了营寨,纷纷逃去囊瓦那报信。 囊瓦听到战报后见大势已去,只能带着败军仓皇的向后撤退。而吴军眼巴巴的在北岸等了许多天就是为了眼前的这一战,哪里还肯轻易放过?于是对楚军层层堵截,唯恐漏过了一个。由于吴军追得太紧,楚军再也不能从容撤回汉水以南,只好掉头向汉水下游撤退。 这时两军已经交战了好几个时辰,随着旭日东升,天已经微亮。吴军不用再黑灯瞎火到处摸索,追逐起楚军来更是方便的多。如此一来,楚军的败象更是惨不忍睹,连续奔逃几十里撤到了柏举一带,都没能摆脱追兵。 眼看这支楚军就要走投无路时,一路援军及时杀到,救下了囊瓦等人。 率领这支部队的将领名叫薳射,论能力他在楚军当中仅次于沈尹戍。由于他的驻地距离汉水较近,因此得了楚王的诏令后便立即率领一万士兵先行赶来支援。结果他好不容易赶到时却发现囊瓦所部早已渡过江去。他不敢怠慢,只好也追过江来,正好碰上已被打得溃不成军的楚军主力。 吴军见楚军那边有人接应,也不敢再过分进逼,因此囊瓦得以收拢了残部,重新安营扎寨。等他这时再清点手下士兵人数时,已经只剩下一半了。 薳射虽然官职不大,但是为人恃才放旷,极为清高。他平日里就看不起囊瓦,眼下再和败兵们一番交谈后才知道楚军大败的罪魁祸首正是这位令尹大人!他怒火中烧,恨得银牙直咬。 由于他一出手便救下了囊瓦,算是囊瓦的救命恩人,因此薳射这时说话口气也大了许多。面对着可怜的囊瓦大人,他不但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反而对他冷嘲热讽。更让人吃惊的是,薳射身为囊瓦的下属,按理说应当听从囊瓦的调遣才对,可他却有意自显高明:见囊瓦已经立好了营寨,他便单独领着自己的一万部下,移兵到十里开外另行驻扎,并且在之后的几日里和囊瓦招呼也不打,摆出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自为战的架势。 囊瓦身居高位,平时岂能受这种气?但现在形势比人强,他早已被吴军打掉了全部的自尊,因此也没有下令处置这个不听话的薳将军。 两人不和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吴军的耳朵里。 最先得知这个好消息的,正是之前的“棒子兵队长”夫概。由于两军已经开始决战,这时归他直接指挥的吴军已有五千人。他率领着这支部队,眼下正处在吴国大军的第一线。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他招呼也不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