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_孙膑传 第三十三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孙膑传 第三十三回 (第2/2页)

心教导。孙膑天资聪颖,又和祖父小时候一样天生喜爱兵法,因此到二十多岁时已经学业有成,能力在其他弟子之上。

    如今,庞涓有书信寄来,孙膑也早已苦等多时,因此见了书信后毫不怀疑,便去请示师父想要下山追随师弟。

    鬼谷子知道“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但见孙膑对师弟当日的誓言深信不疑,知道强留不住,叹息一声道:“你先祖有一部兵法在我手上,你既然执意下山,不如一并带走,或许他日能对你有所帮助。”

    说完后,他从茅屋中取出一册发黄的竹简递给孙膑。

    孙膑恭敬地接过后一看,正是先祖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大生敬意。他连续苦读了三日后,便还书给鬼谷子,说道:“弟子已经熟读《孙子兵法》。既然此书先祖已赠予了师父,还请师父保留,弟子不敢夺师父之物。”

    鬼谷子不信,连续考验他多道难题,孙膑对答如流。鬼谷子见了大喜道:“有如此上进的子孙,孙武后继有人矣!”

    孙膑就此辞别师父正式下山,前往魏都大梁城。

    魏惠王之前听了墨子的推荐,早已对孙膑满怀期望。如今见他儒雅斯文,别有一番儒将风采,更是满心欢喜,竟然迫不及待地想将魏军主将一职授予孙膑,而让庞涓去做他的副将。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故,庞涓哪能甘心,只恨得银牙直咬。好在孙膑为人谦虚,立即推辞道:“我师兄的才能远高于我,只求我二人同朝为将便好,主将一职,请恕小人实不敢当。”

    身怀大才已属难得,加上这份谦逊的态度,任谁听了都会高兴。此外,之后每当有军政难题时,魏惠王问策于庞涓、孙膑二人,孙膑的计策总是要高出一筹。魏惠王不解,问孙膑道:“你二人师出一门,为何你能屡出奇计?”

    孙膑答道:“并非庞师兄才能不高,只因为师父专门传授了我先祖的《孙子兵法》,因此在下的计策才能侥幸胜出。”

    孙武率领吴军三万攻灭强楚,谁人不知?魏惠王听了后更是对孙膑喜欢得无以复加。庞涓听了却是心中沮丧,只恨师父偏心孙膑。

    恼怒之下,恶由心生。这时的孙膑已不再是他的好师兄,而是最大的敌人——此人不除,我的大将军一职必将难保。

    由于之前庞涓的战绩出色,周围的一些小国这时都已重新顺服,因此孙膑到了魏国后一段时间里闲来无事,只能整天在魏王赏赐的府邸中筹谋用兵之道。

    有一日,有齐国人送信到孙膑府中,说是叔父孙乔的书信。孙乔对孙膑有养育之恩,孙膑看到书信后哪能不激动,于是认真地回信一封让送信人带回,只说:如今已蒙得魏王重用,在魏国一切都好,请叔父勿念。机会合适时小侄一定前去看望叔父,报答叔父的养育之恩……等等。

    不料这正是庞涓的诡计。他借此机会得到了孙膑的亲笔书信,便让人照着字迹模仿一番,愣是把好端端的一封普通问候信改了“有意串通齐国,试探魏军虚实”的间谍文书。

    魏惠王开始不肯深信,怎奈庞涓布局周密:除了信件外,尚有“齐国使者”数人一并抓获,人证、物证分毫不差,可谓是证据确凿。

    这么一来,魏惠王由爱转恨,大怒道:“亏得寡人如此的信任他,没想到他竟敢串通齐国来图谋我大魏,齐国人真是狡诈!来人,将那孙膑逮捕后,立即斩首示众!”

    庞涓听了心中暗喜,表面上却不露声色,力劝魏王道:“孙膑串通敌国,自然是罪无可恕,但请主公看在末将的面上,饶他一命。”

    “那依庞将军看,怎样处理最好?”

    “不如对孙膑施以膑刑、黥刑。如此一来,孙膑面目尽毁,又不得行动。就算逃去他国,也不能再与我大魏为敌。”

    “罢了,就依了将军吧。”

    “末将谨替师兄谢过主公。请主公放心,末将是魏国人,必将为我大魏鞠躬尽瘁。”

    这下孙膑可就惨了。

    可怜的孙膑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被蜂拥而来的魏国卫士擒住。面对着如此莫名奇妙的罪名,又是如此可怕的刑罚,他又急又怕,怎奈根本无一人听从他的辩解……

    当膝盖骨被抽走的那一刻,他闷哼一声,痛晕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随着又一阵钻心的疼痛,孙膑终于苏醒了过来。第一眼看见的,便是满脸关切之情的好师弟:庞涓。

    “庞师弟……”

    “事已至此,唉……师兄,我已在主公面前为你求情多次,如今主公已答应饶你一命,你只管静心养伤。”

    “事到如今,我活着还有何用……”

    “你只管好好养伤,其他事暂时不要多想。”

    (此处提一下,孙膑的原名有多种记载:有说是孙宾的,有说是孙滨的,还有直接称字的——孙伯灵。由于他遭受膑刑,因此才被史料称之为孙膑。为了方便叙述,我前后一律称之为孙膑,朋友们理解就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