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乐毅传 第四十八回 (第1/2页)
第四十八回:齐宣王还城与燕,孟尝君定策伐秦 苏秦详细筹谋后,先后赶赴魏、燕、齐三国,试图恢复“六国合纵”。要知道,张仪巧舌如簧,苏秦的口才也不输于他,在晓以利害后,苏秦成功将已经后悔的魏王给说通了,随后他抖擞精神,马不停蹄的又赶去燕国。 这时,战国七雄已集体称王——齐、魏、楚三国之后,强秦首先称王,紧接着,相对较弱的韩、燕两国也相继称王,以示与那几大国地位平等且彼此独立。(赵武灵王生前并未称王,但其死后也被追镒为王爵,故而也索性一并归入其中) 燕易王(燕文侯之子)见他来了,哭丧着脸道:“先生,先父之所以答应娶秦女,只是担心秦国侵伐的缘故,又不曾出兵相助过秦国。可眼下齐国背信弃义,趁着寡人刚刚继位的当口,已将我燕国的十座城池夺了过去。我燕国本就弱小,再遭受这等重创,几近亡国,参不参与合纵又有何关系?” 苏秦宽慰他道:“大王放心,我之所以提倡合纵,本意是为了联合众弱对抗独强。如今齐国之强仅次于秦国,在下一定尽力相助大王。” 有朋友这时会问了:先前苏秦倡导六国合纵时,齐国也在其中,齐王对他也不错。这时齐、燕两国都已背叛了六国联盟——齐国有错,燕国也有错。为何他不惜得罪齐国,单单相助燕国? 这其中固然有齐国太过强盛的缘故,但最主要的原因还不在此:先前苏秦不得志的时候,四处兜售他的“合纵”倡议,是燕文侯第一个站了出来支持他,并资助他钱财良马,让他奔走其余五国,最终名扬天下,可谓是知遇之恩了。 燕王深信苏秦的能力,见他肯帮忙,大喜,隆重设宴款待他,并承诺齐国若是肯将十座城池还回来,一定与秦国绝交。 苏秦辞别了燕王,又赶去齐宣王那里。齐王得知他从燕国来,心中早已有数,打定主意就是不还燕国城池,看你能奈我何? 等他打定主意时,苏秦也到了。苏秦进了大殿,拜过齐王后,问道:“听说大王趁着燕文侯新丧的时机发兵攻燕,夺下了十座城池,是也不是?” “是又如何?” “大王可知燕侯娶了秦女?” “寡人知道。” “秦、齐二国孰强孰弱?” “自然是秦国。” “那就是了。大王您想,您攻占了燕国十座城池,看似得了极大的好处,却不知已同时得罪了秦、燕两国,另外,您先前又已派兵攻打过赵国,将赵国也一并得罪了。若这三国串通一气,同时发兵前来攻打我齐国,那……” “那待怎样?”齐王听到这里,忍不住站起身来。 “昔日强魏之祸,近在眼前!”说到这里,苏秦拜服在地,不再发一言。 齐宣王听后,大惊失色,连忙问苏秦道:“那依先生看,寡人该如何行事才好?” “为今之计,不如将所得的城池尽数还给燕国。一来,秦国见齐国已将城池还给了燕国,便没了兴兵伐齐的理由;二来,燕国得了齐国归还城池的恩情,必定死心塌地地追随齐国;三来,赵、魏、韩等国夹杂在秦、齐两强之间,一直左右摇摆不定,如今见齐国处事得当,必定愿意和齐国重新携手,一起反攻秦国。” “多谢先生指点,寡人险些犯下大错。”齐王听后心服口服,派人传令下去:立即撤走那十座城池的守军,将城池还给燕国。 既已说服了齐王,苏秦便去燕王那复命。燕王见齐军果然撤走,对苏秦更加器重——出则同辇,坐则同席,以“国师”之礼待他。 凡是人必有弱点,苏秦也不例外。他得了燕王厚待后,本该兢兢业业的继续辅佐燕王才是,但他却仗着自由出入燕国王宫的机会,与前任君主燕文侯的妃子私通。不久后,燕易王得知了这事,大怒,只是因为苏秦有大功于燕国,才没立即下令惩罚他。苏秦犯下大错后,很快也清醒了过来,他心中有愧,只得去燕王那辞行,说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