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惯性思维 (第1/2页)
齐世远本来还担心张雨婷得知训练条件简陋放弃加入武术队的想法,可又不能不和她说实话,她要是真的嫌弃,现在瞒着她,加入后随时也能退出。还是一开始交待清楚的好,练武的人性格比较豪爽,不象文人、政客与商人,说一句话都能绕几个弯。 张雨婷的轻笑让他松了口气,认为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领着她在校务处填表格,交给招生处的负责的老师,办好手续,然后带领她在学校四处逛,熟悉环境,一边走,一边给她做简单的介绍。 东边与西边的两幢三千余平方米的三层建筑都是教学楼,东边为小学教学部,西边初中与中专教学部。两边教学楼旁各有一幢学生宿舍楼。体校中部五千余平方米的四层建筑是综合训练馆,一层举重训练台,篮球训练馆,二层排球、拳击训练室,三层乒乓球、体cao、围棋训练室,四层射击馆。 综合楼的正前方是四百米、八跑道田径场与宽阔的篮球场,楼的后面设有户外游泳馆,再往前走的北面是学校食堂,可容纳1300名学生同时就餐,附近两百多米处为医务室。东南面小学教学楼右侧还有一个图书馆。张雨婷之前去的办公楼位于中专教学楼左侧的西南面。 整个学校两千六百多名学生,他们来自延峰地区的各个县市、乡镇的中小学校。学校教职工126人,专职教练72人。毕竟为闵北地区的第一少体校,无论是学校的占地面积,还是生源与教职工的规模都比一般的县级市体校要大许多,一圈逛下来,用了一个多小时,今天是星期日,少体校也没放假,到处都可见热火朝天的训练。 与普通学校相比,延峰少体校的不同之处大概就是多了个综合训练楼,游泳馆。田径场面积更大,同时铺设了塑胶跑道,不象普通学校用的还是土层或煤渣、石灰、粘土混合层的跑道。学校拥有体育器械与设施更齐全。 张雨婷悠闲的跟着齐世远后面,眼睛四处乱扫,田径场上一群男生女生正乱哄哄地练短跑,远处跳高、跳远的场地也没闲着,挤着另一群叽叽喳喳的男女生,右侧角落不起眼的空地,才是武术队的地盘。二十来个同学在四名教练的指导下,安安静静的练套路。与周围热闹的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 “两千六百多名学生,武术队只有二十三人,百分之一都不到,难怪没有专门的训练室与场地,尤其是这种状况将持续到2000年。”张雨婷都觉得有些黯然,问道:“齐老师,我们武术队人数为什么这么少?” 齐世远回答类似的问题已不止一次,心态早已麻木,道:“其它的项目可以进入世界性的比赛,为国家争取荣誉,咱们做不到这一点。因此很多家长并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学武术。” “这是无奈的现状,虽然这几年爱好武术的学生比以前多出不少,可真正符合条件的最后大多数都是在家长的主导下,报了其它体育项目。生源少,人数自然比过他们。” “原来是这样的,说穿还是功利性。”张雨婷咐道,世界已有的照搬着上,省事方便出成绩快,不愿下大力气发展前途未卜的项目,缺乏长期的眼光与创新魄力,总想捡现成的高调投资,短平快。然后形成恶性循环。想想后世的国足,不就是一个舍本逐末,典型的功利性失败的产物。 张雨婷对政治不感兴趣,也没有树立改革落后现状的伟大理想,这两样东西太奢侈了,不是她能沾得上。环境改变不了,她无所谓,举重也好,田径也行,或者跳高跳远等等,可以选择的项目很多,又不是只在一颗树上挂着,况且,以她的身体借用其它项目组的器材做武术的体能锻练,那些老师应该不会拒绝的。 带着张雨婷到武术队训练的场地,此时武术队已训练了一段时间,队员们暂时解散休息。齐世远给她介绍四位教练,二男二女,草绿色夹克衫,身高一米八五的四十来岁男子是队里唯一的主教练,名叫俞成霖,另一名比他略矮,穿棕色绒衣的三十几岁男子名叫何永强,两位女教练,三十几岁的名叫韩慧,刚从体院毕业分配来的那位姑娘名叫容巧芹。 张雨婷向老师们一一问好,表示自己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以后请老师们一定要严格地教导自己,自己会努力地学习,争取进步。两位女教练见张雨婷模样长得可爱,嘴巴甜,懂礼貌,对她的印像很好。 何永强观察过面前的小女孩,觉得除了人长得漂亮,小胳膊小腿的根本看不出有何特别之处,拉着齐世远的衣袖到旁边,小声的问道:“老齐,你说你的手不是摔伤,而是伤在这个小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