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之倾城_第一百一十四章 毛遂自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毛遂自荐 (第2/2页)

边另一侧完好的护栏,测试的结果否定了他们的猜疑,同时再次佐证了她的实力。依然坚固的围栏绝非他们个人徒手之力能损毁得掉。

    入口处右段的护栏与门桩已被破坏,秀了一波的张雨婷才摩挲着手掌,擦擦衣服上沾着的铁锈,淡定地面对任继华等一行人。先前拆掉两截护栏铁管时,场上已传来喝止的声音,她还可以假装没听到,现在人都过来了,不可能再继续下去,籍此见好就收,既省得自己出丑,双方也还有转圜余地,两全其美。

    “几位老师好,您们看,连我一个小孩子都可以拆掉。说明围栏确实老化严重,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啊。要是哥哥jiejie们训续时不小心碰断铁管,身体被扎伤就不好了。”张雨婷抿嘴笑道。

    “小姑娘,你是要我表扬你热心肠还是让我夸你有本事?”吴云华不悦道。

    苏自芳也不高兴道:“谁教你这么做的,小姑娘,你这是拿公共设施出气,向我们武术队挑战吗?”

    “没有啊老师,武术队的哥哥jiejie欺负我们在先,对我们冷嘲热讽在后,来而不往非礼也,我这么做已是最文明温和的回敬方式了,不是么?张雨婷大方地回应道:“先前我装伤没有参予打架是不想冒犯几位哥哥jiejie,伤了他们的自尊。”

    “说句实话,武术队擅长与精通的是套路,论徒手技击实战能力却很一般,只比普通人稍强一点点,若要与摔跤队、拳击队对抗,真的打不过。”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她的这番话又引起了武术队队员们的普遍不满,现在还不是后世,传统武术在民众的心中还类似于代表着一种信仰,有着崇高的地位,非其它的格斗术可挑畔。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华夏要与世界接轨,国体委决定创立散打时,武术界可是有不少反对声音(包括一些知名的武术家),许多传武者(包括某著名的武术冠军)也都不齿于散打,认为它不属于传统武术。及至于到了后世,又轮到看不起传武的格斗迷们主动否认散打传承自传武。这种混乱的现象令张雨婷觉得华夏的武林也挺搞笑的。

    其实华夏的散打确确实实起源于传武,早期散手运动的第一本教材为武术教授张文广1979年汇编的《散手拳法》。当年上层也是坚决避免引进西方技术,坚持自主研究挖掘。可在实战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发现了散手与西方技术很相像。随后经过各武术科单位研究,得出“规则决定格斗形式”结论(使用西方体育概念规则,任何拳法都会出现更多的西方特征)。由此,后期的散打直接吸收借签了国外更多优秀的格斗技法,传武中独有又不适合的的动作则逐渐弃用,与早期的散手大不相同。

    后世的散打经过多年的发展,可以说是早已从传武中剥离,不再属于传武(散打非传武,两者之间不能互为代表),而是完全自成一系的华夏现代武术之一。当然若要追溯起源,确实与传武脱不了干系,但也仅此而已。

    “小姑娘,你想要表达什么?要帮我们提高技击实战能力吗?这就是你今天来这里的目的?”沉稳练达的任继华目光如烔,综合她的前后表现,已大致看出她的用意。

    张雨婷摇头道:“不是的,老师您听我说,我只是对格斗的竞技方式有兴趣,但尚未正规系统的学习与训练过,自己都属于未入门的学生,哪有什么能力帮别人提高技击术。”

    “我是希望武术队除了有习练套路的专业外,还能有格斗技击的专业。

    比如另外组建一支散打队,给予象我一样热爱它的人提供学习与训练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水平,在体育方面为社会主义建设能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们国家格斗竞技之一的散打,做为新兴的事物现在虽然尚处于起步的阶段,但我相信,它的发展潜力很大,将来的规模与成就一定不输于套路比赛,会成为我们国家武术运动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

    “云省武术队在套路比赛中历年来获得的荣誉已经够多了,再往上极难有新的进展与突破,更改变不了单一的格局,始终美中不足。但若成立了散打队,那就是开启了多元化发展的武术之路,填补了云省这一方面的空白,也走在国内许多其它省份的前列,具有重大的意义。”

    “只要散打队成立,我就立刻报名,争取能成为它的第一个队员,在老师们的指导训练下,将来代表云省去夺得全国散打大赛的第一名,乃至世界综合格斗比赛的冠军。在格斗竞技的体育运动项目上为云省为国家争光。对于这一点,我有十足的信心,否则今天我绝也不会专程前来毛遂自荐!”

    说出最后一段话时,张雨婷已收起了笑容,表情变得严肃,眼神锐利地回视三位教练。

    整个八十年代,华夏全国都没有“正式专业的散打队”,就连最先搞散打试点,最具实力的燕京什刹海体校,那里组建的也只能算“业余散打队”。专业队要到九十年代至两千年后各地才相继组建,专门的国家队是更往后的2012年成立。至于武术套路,一直到后世都还没有专门的国家队,都是针对具体赛事而临时成立的“国家集训队”——也称国家队(没有固定的国家级单位编制与地址,每次有国际赛事就从各省武术队抽选选手组成,赛后解散各回原单位)。

    没有“专业队”,不代表没有全国大赛,后世媒体上许多记载着散打全国性的比赛要从九十年代后才开始有的报道是错误的。实际上,自1982年起,华夏每年都有举行一次全国武术对抗项目表演--散打与太极推手的大赛,也诞生过实力超强悍的“散打王”。如果加上武警、公安系统及各地市自己举办的散手、散打全国或地方性比赛,赛事就更多了。只不过这个时代武术杂志等媒体重点宣传、报道还是套路,这类赛事就很少为公众所知。

    身为云省武术队主教练的任继华,1988年元旦就开始积极地搞散打项目,也可以说是国内的先行者之一,说明他对新事物比较开明,有魄力。张雨婷采取在延峰体校上拳击队时的毛遂自荐方式,自咐还是很有把握的说动对方的,不过是要将他自己的筹划提前三年付诸实施罢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