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之倾城_第一百一十五章 体教结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体教结合 (第2/2页)

两个要求希望老师们能够谅解。”

    “一个是我这几位朋友都爱好武术,身体素质也可以,他们业余时间过来武术队时,我希望他们也能作为非正式队员有学习的机会,不被大家拒之门外。”

    “另一个是我自己的,我在延峰时是双重学籍,既是那里的东宁小学的学生,也是体校的学生。如今已转学到了昆明工人新村小学,我也希望延续这种体教结合的模式。每天上午在学校里上文化课,下午来体工队参加训练,两者兼顾,互不耽误。努力做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而非只当一个运动员。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不会放弃学业。”

    举国体制下的华夏体育,传统意义上的训练模式采用的是“三集中”(集中训练、集中学习、集中生活的封闭式管理)有利也有弊。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过改革,后世的体工队就有了采用了“体教结合”的模式(体工队与学校合作,半练半学)。

    与发达国家国情不同,这也是张雨婷能想到适合自己,比较相似于全民体育模式的发展之路。

    场上的众人现在基本弄清了她搞出这么多事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她年龄小,又适可而止没造成大的破坏,本身也具有不俗的能力。大家对她无礼的自荐方式也就没予多计较。就是之前去取担架回来的两位教练也只责备了她几句,未冲她发火。

    待其他人与张雨婷交谈完,回归武术队的话题,任继续继续答复她道:

    “对于社会各界的武术爱好者,只要能遵守武术队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团结队员,我们都欢迎临时来参观学习,除了生活费用、食宿等自理外,没有其它的门槛与额外的条件。你的几位朋友有时间都可以来。”

    “另外你说的体教结合?小姑娘,这个方式有些特别,如果能兼顾学业,又不影响训练进度,当然更好。但主次不分,很容易造成精力分散、顾此失彼,最终一无所长导致失败。所以这种模式现在行不通。”

    “现在你还不是武术队的正式队员,我们会适当放宽条件,不予以限制,只要随队都能跟得上进度,允许你自主选择训练模式。如果无法办到那就踏实地统一训练,否则将不适宜留队,小姑娘,你明白吗?”

    不赞成也不反对的中立态度,其实已代表了任继华所能做出最大的让步,格外的宽容,之所以这么做,缘于他早就了解张雨婷在东南省时的一些情况,又亲眼见过了她的能力,随着交流的深入,总体上他对她各方面都很满意,才破格给了此待遇。

    张雨婷也不矫情道:“明白,我会努力的,谢谢老师。其实学校那边我现在还没向校方申请呢,我一定会尽快地争取下来,以便早日到武术队报到。”

    体训队没有体教结合的模式,未与学校合作,她要半学半练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还不知道能否取得家里及学校的同意。

    “没有其它事,那我们就先回去了,明日晨练时我们再来见老师。”张雨婷与武术队及其它几个队的教练一一打了招呼,出声告别,时间不知不觉已过了六点半,现在是真的要赶回去,再晚些第一天上学她都要迟到。

    自始自终虽没帮苗星辰他们找蒙挚真几个打回来出气,但她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武术队讨要了说法,更宝贵的是向武术队索取了他们也能参予学习的机会,一举数得,基本不虚此行。

    ……

    转学到昆明后的第一天上学,张雨婷规规矩矩地背着军绿色帆布小书包,在老爸陪同下办理了入学手续,五年一班的班主任鲍卫民一点都不循私(也可能是不知道她有“关系”,加上入学测试的试卷考得不怎么优秀),居然把她安排到第四组的第六排座位上——靠墙角的倒数第二排。

    张雨婷的记忆里,这个年代的中小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坐在前排,成绩差的被安排到了后面去。比如她在东宁小学时,就一直坐在后排,现在都已经习惯了,更是乐得清闲。稍感不妥的是,同桌是个高个壮实的小男孩。这也就罢了,第一次见面就挤眉弄眼、嘻皮笑脸的,直盯得她心里发毛,摆明了就是一个顽劣的小学生。

    已经决定不打架的她,面对熊孩子,还是有些怕的,不好对付啊!心道以后的日子恐怕不怎么好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