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8章 太子亡 (第1/2页)
“畜生!” 太子下走进大,迎接他的先是一声怒骂,接着就是砚台砸头。 这一回,这是他这一生,第一次避开了天子砸来的物件。 他跪在地上,“儿臣不知犯了什么错,还请父皇明示。” 这一回,也是近二十年来,第一次不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当他做好了迎接最坏结果的准备后,似乎一切都想明白了。无则刚,自然也就不用去怕。 这种不惧怕任何事的感觉,真的很棒。 为何,过去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过去他为何要怕? 怕到夜不能寐。不就是因为怕被废掉,怕丢脸,怕死。 如今他不怕被废掉,更不怕死,反而什么都不怕了。 至于丢脸,这些年他丢的脸还少吗? 他都成了全京城的笑柄,成为古往今来最可笑的太子,还不够丢脸吗?只怕史书上也要记上一笔。 太子下低着头,扯着嘴角,自嘲一笑。 他嘲笑自己的愚蠢,这些道理,为何到今天才想明白? 那些兄弟们,全都看中了他现在坐着的位置。 可是谁又知道,这个位置是何等的煎熬,活生生的将一个人bī)成了人不人鬼不鬼。 天子指着太子怒骂:“你看看你干的好事!朕对你寄予信任,然而你却bī)着老百姓造朕的反。你还有脸当太子吗? 朕的老百姓,如今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每都有人上吊自尽,卖儿卖女,只求一条活路。 可是你却不给他们活路。不开粮库,不赈灾,不修渠,不准灾民外出乞食,你是想将一县的老百姓活生生的困死。 如今整个信丰县,只差有人登高一呼,就要揭竿而起。朕的天下,就是败在你这个畜生手上。” 天子将巡查御史的奏本甩在太子下面前。 太子下捧起奏本,听着天子的怒骂,神大变,不敢置信。 他双手颤抖地翻开奏本,句句诛心,字字泣血。 信丰县的老百姓,已经被当地官员bī)到了绝境,就差登高一呼,揭竿而起。 太子磕头请罪,“儿臣惶恐,儿臣识人不明,造成今祸事,儿臣死罪。” 天子怒气冲天,“你当然该死,而且死不足惜。” 信丰县令,由太子詹事徐大人保举,太子也觉着甚好。 于是派此人到信丰经营,待做出政绩,就一步步往上升,他为东宫添一助力。 自去年始,信丰遭遇干旱,一直持续到今年。 沟渠干涸,庄稼枯萎,农民颗粒无收,百姓卖儿卖女,活不下去干脆吊死。 信丰县二十万民众,几乎都被bī)上了绝路,只等有人登高一呼,就要反了官府,反了大周朝廷。 面对信丰的灾,信丰县令不思救灾,而是想尽办法弹压地方民众,封锁消息。 并且给太子詹事徐大人写信,请徐大人在太子面前帮忙遮掩一二。 你当信丰县令不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吗? 他当然知道,他比谁都清楚。 他之所以敢这么做,因为他有一个名头极大的背锅侠,太子。 真等到信丰老百姓造反,事瞒不住那一天,信丰县令会第一个带着衙役,地方守备先士卒平乱。 只要将造反的首恶杀了,控制住了事态蔓延,他信丰县令就是朝廷的功臣。 至于官bī)民反的证据,什么人证,物证,统统都会消失在一场场平乱战争中,连渣渣都没剩下。 就算朝廷派人将信丰掘地三尺,也不可能找到信丰县令犯事的罪证。 至于激起民变,到底该由谁负责? 呵呵! 自然由太子背锅。 反正太子也不是第一次背锅,再背一次又有何妨。 只要他们下面的人,照旧吃香喝辣就成。 忠君? 是绝不可能忠君的。 回报太子的知遇之恩? 太子替他做背锅侠,他自然会孝敬一二。 总之,一切都要太子顶着。 信丰县令将算盘打得啪啪作响,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巡察御史。 他当巡察御史是吃干饭的,光吃饭不做事。还想出了各种办法糊弄人。 他却忘记了京城夺嫡之争已经白化,这个时候哪有吃干饭的巡察御史。就算有,吴侍中也会bī)着巡察御史拿出真本事。 巡察御史明察暗访,还没等到有人登高一呼的时候,就将信丰的底细摸个清清楚楚。 吴侍中给宫中陈监正去信。 陈监正一番运作,天子终于想起了吴侍中。 于是乎,吴侍中亲自带着巡察御史的奏本进京面圣,势要将太子置于死地。 天子重农事,他万万没想到,离着京城不过几百里的信丰县,竟然发生了如此惨烈的天灾**。更可怕的事,两年时间竟然无一人禀报。 天子将这份怒火,全都发泄在太子上。 一脚将太子踢翻。 “畜生!朕怎么就生出你这个畜生,你还配做人吗?那是朕的子民,也是你的子民。而你却纵容属官残害子民,就等于是残害朕的江山。单凭此事,你就不配做太子。” 太子下磕头请罪,“儿臣失察,儿臣有罪,请父皇责罚。” “滚,滚下去好好反省。朕之后再来收拾你。” 太子下磕头谢恩。 有内侍来到太子下跟前,“下,这边请。” 太子站起来,看着充满恶意的内侍,神平静地离开大。 他被关进了一处破落的偏,唯有方少监伴随在他边。 天气炎,偏内却是凄风苦雨。 太子下上出了一又一的汗水,他却无心换衣。 他枯坐在书桌前,眉头紧皱。 沉默了许久,他突然开口,“徐大人一定知道信丰发生的事,多吧?” 方少监躬说道:“东宫上下,朝堂内外,没有什么事是徐大人不知道的。” 太子呵呵一笑,“难怪你们都说孤识人不明。如今看来,孤何止是识人不明,简直是眼盲心盲。徐大人明知信丰发生的一切,却隐瞒不报,他到底在想什么?” 方少监没有感地说道:“他们一伙人,心存侥幸。指望着由太子下您来顶罪,他们却可以中饱私囊,趁机大发一笔,最后全而退。” “是啊?原来孤在他们眼里,只有顶罪一途。” 太子下自嘲一笑,“孤现在才知道真相,是不是晚了?” 方少监摇头,“还不忘。下依旧是太子,下可以下一道旨意,赐死东宫一干属官。那些人,就算全杀了,也不会有一个人无辜。” 太子下神色一变,“果真没有一个人无辜吗?” 方少监肯定地点头,“正是。” 太子下哈哈一笑,“孤果然不配坐在太子的位置上。孤若是继承了皇位,只怕全天下都会被孤祸害得不成样子。只可惜,孤到现在才看清真相。母后苦口婆心,为何当初孤却一句都没听进去?” 太子下悔不当初。 方少监赔着叹一声气。 若是五年前悔不当初,一切皆有可为。 若是两年前悔不当初,一切还来得及。 若是一年前悔不当初,还能机会扭转局势。 现在才悔不当初,晚了,一切都晚了。 方少监替睿真崔皇后感到不值,却徒呼奈何。 这么多年的积累,陛下已经彻底放弃太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