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陈克朋成家了 (第2/2页)
以“南北商行”开张后,他起早贪黑,南下各地采购物美价廉的货品,没几个月,就把商行给搞得红红火火的。 一次南下的过程当中,陈克朋结识了一个女子。 那一次,陈克朋本是去浙江采买丝绸的,机缘巧合当中,认识了王蔷。 王蔷是浙江苏州府人士,在织造行里做工,算是她们织造行里手艺最好的女子之一。陈克朋在参观织造行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王蔷,仿佛就是上辈子的姻缘是的,他的心里竟然有了莫名的感觉,而且还很强烈。 之后,陈克朋在公干的同时,借着各种便利,打听着王蔷的信息。慢慢地,他知道了对方的身世。 王蔷是个孤儿,从小就被织造行的一个老人给收养了,长大之后,不出意外地进了织造行做工。由于心灵手巧,又肯下力气学习,很快,王蔷就成了织造行里的能手。每次有重要产品试产,她都是参与人员之一。可以说,整个织造行里,王蔷的手艺能排进前三。 后来的发展很顺利,陈克朋大胆地迈出了第一步,约见了王蔷。巧合的是,对方居然也对他颇有好感。两人都很感慨:若不是有缘,怎么可能在最恰当的时候,遇见合适的你。 生意谈妥之后,王蔷就随着陈克朋一起去了京师。尽管刚开始,织造行里不同意王蔷的离开,架不住王蔷态度坚决,加上陈克朋搬出了背后的靠山,无奈之下,也只有忍痛割爱,遂了两人的意。 入冬后,陈克朋和王蔷在京师举行了结婚仪式。因为两人都是孤儿,最后,便让钟南做了证婚人。 其实,私下里,钟南早就让锦衣卫的人,去查探了王蔷的过往经历。回报的结果,和陈克朋的介绍完全一致,钟南才放下心来。 这样一来,兄弟三人,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唯一不同的是,钟南和陈克朋,还没有自己的孩子。 这一天的下午,崔大正和陈克朋带着家眷来到了钟府。女眷们集合了以后,便在亲兵队的护卫下,外出逛街去了;而三个大男人,则在后院里喝茶闲聊。 “大哥,你现在可是春风得意啊,什么时候给我们添个大侄子?”崔大正打趣道。 “快了吧,我这段时间正加油呢!”陈克朋回答到。 “大哥,你是该加加油,你看,我家小地瓜都多大了。”钟南也在一旁加了把火。 “二弟,你别光说我。”陈克朋开始了反击,“虽然你和弟妹都视小地瓜为己出,可是终归不是你们的亲生骨rou。” “我觉得一样啊,那有什么?”钟南并不认同陈克朋的看法。不过,他也能理解,古人对于“传宗接代”的重视,是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想法,目前基本上没办法去推翻。 “还是不一样!”崔大正给陈克朋帮着腔,“二哥你想想,你现在身居高位,如果有自己的亲生儿子,自然能将你的荣光继承下去。” “对啊。小地瓜长大了,肯定要嫁人,之后她们的孩子,就没办法姓钟了。你总不希望你们老钟家,在你这这一代就没了吧,那可是大大的不孝!”陈克朋补充到。 “何况,还有三位嫂子等着你呢,你该不会没打算娶人家吧?”崔大正提醒道,“如果她们三个嫁进来,肯定要生孩子,最好多生几个大胖小子,到时候,我家小宝,还指望着给弟弟们帮忙呢!” 小宝是崔大正的儿子崔孝军的小名儿,已经快五岁了,经常来钟府玩儿,是小地瓜的忠实拥趸和跟屁虫。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钟南很快就败下阵来,只得求饶。 “好啦好啦,我知道了,我会尽快将她们三个娶进门,然后再给老钟家,添上几个胖小子的。” 正当此时,逛街的女眷们刚回了家,走在最前面的廖青儿,只听到了最后半句话,她不解地问道:“谁家要添上几个胖小子?” 崔大正和陈克朋指着钟南,哈哈大笑,“二弟!” 廖青儿顺着看过去,“南哥,你……” “二哥说,让你们准备好,他打算挑个日子,把你们娶进来!”崔大正心直口快。 “真的?”不光是廖青儿,跟在后面的姜沫和杜小曼,也走上前来,惊喜地问道。 看见三女期盼的眼光,钟南觉得十分内疚,她们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耗在了自己身上,如果再不给人家一个名分,真的是说不过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