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回忆 (第2/3页)
爷爷,这些事又和顾舜宁先生的死有什么关系呢?” “起初我并不觉得有关系,一切看起来都很符合偶然事件。司机疲劳驾驶,撞上正在路上行走的顾舜宁,这在中国范围内看起来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交通事故。可偏偏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个司机在肇事不久后就去世了,结合之前在警察局里得到的消息,我就确定这个司机是死于冥信,至于怎么死的只能问当年的法医,不过我并没有在法医那里得到任何非自然死亡的信息。至此我的信息几乎就断了。” “方爷爷您的意思是司机故意杀了顾舜宁?” “并不清楚,因为我也不知道当年顾舜宁的冥信中包含了什么信息,‘龙宫’中又包含了什么信息。整件事情的材料,我等会叫吴妈给你收拾一下,你带回去吧。我年纪大了,不想再去追究这些事情了,还是你们年轻人去做吧,万事小心。” 见方先生不想再说我也没有追问下去的勇气,只是一旁的舒瑶已经陷入了震惊的沉思当中,方先生突然的停顿让舒瑶清醒了过来,只是一时错愕,也不知道怎么说话。在吴妈的搀扶之下,方先生回去了。方先生的背影有一种神秘的感觉,也有一种畏惧的感觉,不是别人畏惧他,而是他在畏惧着什么东西。 在简单与方先生道别之后,我开车带着舒瑶离开了方先生的住宅,当然还带着方先生一箱子的文件。在车上,舒瑶打开了话匣,大概是不敢询问外公的原因,她拿我开刀。 “你刚才跟我外公谈的都是真的吗?” “大部分是真的,还有一部分我不确信是不是真的。” “什么是真的” “冥信是真的,冥信会杀人我不确定是真的” “你是说死人给活人说话?这也太扯了吧!” “不算是死人吧,在死之前吧。” 舒瑶做了一副我该信还是不该信的表情,然后开始翻阅她外公给我的一份资料。看她心事重重的样子,大概是跟我当初一样吧,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突然间被一种看起来就是迷信却又存在的东西冲击,谁都会有点不适应。 我转头问她,“这么快就见家长了?难怪你父亲见我就劈头盖脸损我一顿。” “呸!不是这样怎么骗过我爸,我爸可关心外公了,外公说不想见外人,就真没有外人能见到他,我不编这样的理由你能见着?” “我见你外公挺健谈的呀,不像是不想见外人。” “外公早年很喜欢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他总说朋友多,路才通。可是后来外公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很多来跟他交朋友的都是找他帮忙。” “这当中也有你爸是吗?” “你怎么知道的啊!” “感觉!” “什么感觉?” “从给你那借的第六感。” “小偷!”我第一次摸到舒瑶的手,在舒瑶敲打我的一瞬间我接住了迎风而来的纤纤细手,我在一瞬间有好多想法,但终究觉得她还小。 “小心我在开车呢!” “那你把手拿开啊!”我这才急忙的把手松开。 很快就到了我家楼下,微风习习,我站在车门前,看舒瑶缓缓地开走了。我愣在那里好久,不知道是在想今天方先生的话,还是在想刚刚离开的佳人。我摇了摇头,把车停在了路边,然后上楼去。 不知道今天装上的监控是不是能给我带来什么新的收获,家里多了八只眼睛,我也能给自己多一点安全感,回家之后我什么也没有做,径直走向了书房,如同往日一样,关上门,打开通风橱,点上一只烟猛吸了一口。缓了缓被女人勾走的脑子,打开了视频监控,看着八个画面同时出现,真有一丝大侦探的感觉。不过侦探不好做啊,我并没有从视频中看到任何的可疑之处,我来回看了三遍。画面不动地翻动,但是除了家具在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就再也没有别的变化了,我很困了,看着画面里的自己一点一点地睡下去,然后闭上了眼睛。 沉闷的日子很快就要过去了,秋天也开始逐渐远去。 最近的日子我沉溺于观察监控,我总觉得监控来带给我什么,除了偶尔出去跟舒瑶约会,算是约会吧,我很少出门。甚至我觉得跟舒瑶出去都是为了给房间里的东西一个空间出来。 我开始明白我方向错了,一直沉溺于监控,还有很多事情就没有时间去完成了。连最基本的那张神秘照片我都很少去看。 透过玻璃,我看着棕黄的天空,大概快黑了吧,周围的路灯都明亮了起来,我点了只烟,告诉自己监控只是偶然的事情,我应该更关注于从方先生那里拿回来的资料,以及杨医生当年的实验。此时门铃响了,大概小莉去世之后,我家门铃好像都没了作用,我打开了门,是舒瑶。 “怎么打你电话也不接啊?” 最近我的冥信的症状越来越频繁了,舒瑶已然从一个科学论开始相信冥信,但是我并不想让她担心,只能随便找个理由敷衍一下了。 “哦,我调整了一下监控,手机在书房,没有看见。” “行吧!”说完,舒瑶拿出了一个袋子。 我接过袋子,把弄了一番,里面是一些照片“先进来吧!” “这些照片是你之前给外公的那些照片!” “怎么这么多!” “外公托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这些照片都是你那一张,但是经过的科技分析,所以有很多张,显示了图片光线和视觉问题。外公说你拿到图片就知道了。” “谢谢了!”我拿出了照片一张一张的摆在了桌子上。但是我并没有像舒瑶外公说的那样一看就明白,我一头雾水,图片倒是各式各样的都有,但是跟之前的除了每一张颜色有一些变化之外真就没有别的区别了。 “哎,你这有吃的吗,我从外公那里拿到就过来了。” “哈哈,有有有,厨房橱柜上面有泡面?” “你平时就吃泡面?” “很少吧,一般都是外卖。”我指了指阳台桌上的外卖盒。 “行吧,下次来看你给你带一些吃的!”说完舒瑶就走向了厨房,“我给你也煮一碗吧。” 我并没有搭理舒瑶,而是仔细观察起了照片。 如同方先生描述的一样,确实这张照片应该是在警戒线封锁前拍的,周围都是记者,看样子当时去的记者不少,而且多是在警戒线封锁之前。可是为什么当时却只有方先生一个人看见了这个画面呢?按照杨医生的医疗笔记上记录的,方先生可能就是见到死者第一面的人,不过这跟警方掌握的事实不相符合,可现在又有什么事情是符合的呢? 我模拟着照片上的记者站位,把茶几当作是案发现场,不得不说,每个记者站位都很讲究,按照这种照相机摆放的位置和死者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有一些说不过去。而且有一点像在采访一样。真的就跟电视里采访一样,有的记者为了拍到照片,甚至从前面的记者的腿缝伸出相机。这样一来,照片中方先生的位置就不像是在拍死者了,更像在拍这一群记者。 我试着以方先生的位置为基准,由近到远,来模拟拍摄一遍。很快,我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动作,除了累,我没有什么发现。当然也没有发现在一旁站了很久的舒瑶,我摇了摇头,坐在沙发,还盯着桌上照片。 这时舒瑶把两碗面放在桌子上,“有线索吗” 我摊了摊手,“有线索也不会这样无奈了。” “你刚才在模拟警察拍摄现场吗?” “你说我刚才模拟什么?” “警察啊,我之前在做一些凶案报道的时候,经常去一线的,一般警察都是这样,拍的很仔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