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赖书记三 (第2/2页)
一个游览之地。 别看这班人年纪都是五六十岁上下,可有个特点就是干起活来不要命。有两位专家是从京城和上海赶来的,都是凌晨时分先后到达星城,一下火车上了强子安排车后,也不要求去宾馆休息,都是手一挥,要求直接去现场。 强子说了两句客套话,到遭到了两位老爷子的白眼打击,自讨了个没趣。只好把两位祖宗拉到了植物园办公室,又马不停蹄的去设计院把两位高工接了过来,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在天才蒙蒙亮中就爬上了这个地区最高的山峰——大宝山。 山顶上,晨风很冷,雾气正浓,太阳才露出半张脸,放出红红的日光。从山上望向四周,景色就像琼台仙境,雾中闪过的点点绿色,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雾气挡住了大多数美景,只有远处的高楼和那两颗挺拔的红豆杉还可以依稀辩出轮廓。山顶上栽种的几棵在黄山移植过来的迎客松,在风中摆动着枝条,欢迎着来宾。 小兵惊叹着几位老爷子的体力,爬了这么高的山还能兴致勃勃的聊天,称赞着眼前的美景。 北京来的那位袁姓专家不愧是老学究,口里张口就来:“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咛完这几句诗后,也不管对不对景,独自闭目在雾中深深的吸气韵味…… 小兵耸了耸肩,对着强子做了个无奈的表情。这些老夫子都有自己不同的一面,外人觉得不可理喻,只有真正懂他们的人,才能知道他们那洒脱的内心。 咛诗这种事也有传染的,上山又传了老爷子们那优哉游哉的朗诗的声音: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 赖书记摸着病腰对那咛诗的老爷子笑道:“老顾,这楼也好,稻花香也好,现在可没有,这都要你们规划设计出来才行。” 顾老爷子哈哈大笑一声:“怪不得你老赖,赖在这里几十年不肯调走,原来是贪恋这里的美景啊……” 小兵连忙插了句嘴:“顾爷爷,您要是早来几十年,可看不到这样的景色,没有赖爷爷赖在这里干上这么几十年,这里啊是一遍荒山野岭,星城的乱坟岗……” 顾老爷子脸色一变,看向赖书记,赖书记点了点头:“呵呵,当年啊,我们到这里来的时候还真是荒山野岭,这座山上连棵成型的树都没有,都让附近的居民砍掉当材烧了”说着他又指着北边:“那边还有几座像这样的山还没有来得及绿化,要是都绿化完成了,这个地区应该是全国最美的圆林植物园吧,只可惜我这几年感觉得到自己太老了,这腰病也老犯,干不动了,得交后面的年轻人了” 强子接过赖书记的话题:“那边的几座荒山我们已经包下来了,建成一座瓷厂。等砖厂和瓷厂把山铲平后,大概就是五六年后吧,会建成一个社区,里面有百货公司,医院,电影院等等,建设时间会和植物园的第二期同步。不过我们集团为了不破坏这边的风景,不会把建筑物起得太高,绿化也会放在首位。绿化面积将占整个社区面积的70%,这是彭工这几天给规划定下来的事。” 顾老爷子点了点头,又望向另一个老爷子“老潘,今天怎么了,有点沉默不语。” 那位称为老潘的老爷子走了过来,这人小兵见过几次,是赖书记的一位朋友,小兵不知道他的具体职务是什么,想来与几位北京来的专家都称兄道弟的人物,一定是有来头的,职务不会低。 老潘微微一笑,朗声咛出一首诗:“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诗差点让小兵逼成内伤,吐出一口老血……这些老革命同志今天都怎么了?个个都像得了神经,受了传染一样…… 顾老爷子听后,眉头一皱:“不是说你的问题已解决吗?怎么还楸着不放啊,首长都出来工作这么多年了,你怎么不去找找他?” 老潘微微一笑:“刚才想着些事情,应景中就不知不觉的咛出这首诗出来,见笑了各位,真不好意思。首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从国内的经济形势不难看出,风向不定啊。我的问题只是小事,不急,不急……” 小兵嘴一瘪,这些老爷子说套话假话还真张口就来,应景?这应的哪门子的景了? 赖书记微微一叹:“是啊,个人成败得失在民族富强的路上算什么?都是起起落落的好几回的人了,什么事也看得开了……好了,不聊这个。” 赖书记说着又把腰杆挺直了对一行人说道:“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让大家各抒己见的,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称着军民集团的领导者也在这里,我们一起先讨论讨论。我相信他们会充分考虑大家的各种建议。把这园林植物园美景世界建成最美丽的人工景区,也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一个绿色的天地。” 老潘看向小兵:“酒楼宾馆起了什么名字?” 小兵歪头看向赖书记,赖书记把手一摊,表示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