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土地交易 (第2/2页)
一座教堂,这都一个月过去了,一块砖头都没见到,所以过来要杨旭兑现承诺,赵家甸的土地没法占用,那是三合镇刘老爷的土地,杨旭不知道刘老爷是谁,连全名都不知道,唯一的办法就是说通刘老爷把地卖给自己,杨旭打算拜访一下这位神秘的刘老爷。本来衙门就没有什么事情,李县令为离职做准备,点卯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县丞老爷有事来一下,没事整天呆在家里,也就是杨旭勤勤恳恳的每天上下班,自己也是有点烦了,和薛成章说了一声,顺便拜访县令大人,给他报备一下,离乡太久,回家探亲,合情合理。 三合镇不远,离乡宁县城差不多二十里地的样子,杨旭和赵江、刘三炮三人骑着马,一个时辰便到了,顺着赵江的指认,在一户宽门大院的人家门口翻身下马,泥胚子砌成的墙体,表面开始斑驳脱落,黑漆的大门,没有过多的装饰,看上去就是一户普通人家,杨旭指着房子对着赵江问道:“这里?你确定没错。” 赵江挠了挠头,“是这里没错,上次和族长五叔押粮食过来就来这家。” 刘三炮上前敲了敲门,不一会一个年纪不小精瘦的老头,打开一侧门,疑惑的看着三人,“找谁?” 杨旭上前说道:“找你们刘老爷,就说乡宁的典史找他。” 这老仆上下打量了一下年纪不大的三人,疑惑道:“典史大人在哪呢?” 赵江朝着老仆唾一下,大声叫嚷着:“你瞎啊,看不到我们家大人。”看来赵江以前没少受这刘姓地主的欺负,老仆不知所以,不过看着三人衣着打扮不像是撒泼打诨的恶人,首先的一位,衣着华丽,虽然一身的布衣,但是脚下的布鞋的面料却是绸子的,自家老爷平日都是亚麻料的衣裳,除非出门见客才是一身的布衣。 老仆腿脚麻利的前去通禀,不一会,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头被一个中年人搀着走到门口,中年人见到杨旭明显一愣,附在老者耳朵上说了几句,老头马上跪在地上颤颤巍巍地说道:“小老儿拜见大人。”这时代见官低三分,很是恭敬,杨旭与他们刚见面不好拿大,赶紧上前扶起老头,口称:“使不得,使不得,折煞小子了!” 中年人随即单膝拜见杨旭,“上次在县城得以窥见大人得胜归来的雄姿,给大人请安了。”杨旭微笑着虚扶一下,说道:“既然见过那就好说了,咱们别客套了。” 中年随即站立起来,搀扶着老者请杨旭三人进屋。 中年人是刘老爷的儿子,也是年近五旬,差不多是赵老汉同岁的人,但是容貌看起来就另当别论了,杨旭把大意说了一下,就是买块地盖房子,刘老爷听说买地当场不干了,说自己祖辈辛辛苦苦五辈人的积攒才到今天的模样,土地买还来不及,卖就更不可能了,看到老爷子气急败坏的样子,杨旭无奈的笑了笑,本来就是谈生意的意思,好说好买的,没想到这老头开始骂骂咧咧的,杨旭也是上了脸色,耍起了官威,讥讽的说道:“何至于,老爷子这土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卖几亩下等的孬田就行了,每年春种秋收的不容易,这田里的赋税也是不少,握在手里不如早早的卖点钱出去,谁知道以后怎么样?”话里话外,夹带着威胁。 刘老爷子正要发火,中年叫老仆过来扶老人回去休息,待老人走后,向杨旭敬了一杯茶说道:“老爷子没见过世面,唐突了大人,求您宽恕一二。” “无妨!”杨旭挥挥手,“刘先生的意思呢?你知道田赋的多少都是先皇仁宗皇帝(嘉庆)时候的事了,这可多可少?你看呢,刘先生?”嘉庆到现在七十多年了,地主的土地不知道拓荒开了多少亩的良田,土地是原罪,没有人不怕查的,更何况官子两张嘴,好事坏事就是上嘴皮搭下嘴皮的事情,杨旭不是坏人但是对于这帮子地主士绅从来没有好感。 “其实都是几亩田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不知杨大人要哪里的土地?” “赵家甸!”杨旭喝了一口茶,虽然不太会品尝但是好坏还是能品出一二,这就是下下等了,杨旭放下茶碗,摆在一旁。 “没问题,赵家甸靠近坡地有近十亩地,全归大人了。” 杨旭喜笑颜开,上道,双手一搭,“谢了!”就要告辞。 那中年人急忙站起身来,“且慢,大人,有一事还望大人允许,我在赵家甸隔壁的黄庄开了百亩田地这契约一直不好写,求大人帮忙!”开垦田地需要上报县里收档,地是不是你的都不好说,更何况百亩,县里估计吃的连渣都不剩。 果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十亩下等换上等百亩,刘先生做的好生意啊!” “大人,坡底处三十亩全归大人,明天一早我就去县里办转让手续。” 杨旭在屋里转了几圈,思虑了一下,“行了,我知道了。”带着赵江和刘三炮,便出了门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