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慈禧太后 (第2/2页)
之奏为本问事浙江已过数月,天恩随至,效力伏求,此懿旨皇恩哲恕两省百姓,莫不感恩戴德,浙江偶有小误,难成大害,故海河晏清,百姓思安。 然圣人曰居安思危,吾辈亦不能懈怠,草草数月边疆属地恒生纷乱,英吉利、法兰西在戍边之地,徒生污龊,令我朝难安宁。然则小打小闹,我朝以证佐证,事纠葛数年已是正常。 真大害之事在于东洋之国,平素随以小国自居,然狼心渐起,臣佐事山西时遇一见识广博之人,现已位乡宁知县,臣与之言谈数日,至此仍有书信来往,此人对日本之事分析之深,令臣自叹弗如,此乃国家之大防,臣不敢自专自言,亦奏事与圣。 浙江布政使司衙门奏伏乞圣鉴光绪二十年正月初三日!” 奏事的具体说明是下面的章函,李莲英递给慈禧,慈禧接过章函细细的研读了起来,无非就是在杨旭的信中有加了不少自己的感悟,粗略的概况中又补充了官派去过日本的学生更加详尽的认知。基本上从经济、政治到军队都详尽的说了一遍。倒是到了最后只是慈禧的脸上跳了几下眉头,便搁置在一旁,李莲英拿起红笔,慈禧摆了摆手,紧着又看了张之洞的请安折子,无非是自己老了,身体不比从前,然后复问皇太后的身体如何,饭食怎么样,不拉不拉的像是废话一样,慈禧狡邪的笑了一下,让候着的太监替自己朱批,轻声说道:“尚可,劳香涛念!”几个驻防将军的直接扫一下收入匣子。 慈禧揉揉手面,轻声说道:“这山西可是卧虎藏龙啊,小小的乡宁,也有知天下的能人,难道真如书上说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忽然想了一下,疑惑问道:“乡宁,还想在哪里听过一耳朵?” 李莲英赶紧躬身,笑着说道:“老佛爷是经大事的人,这等小事当然记不清,上次奴才顺过一嘴,说我师傅张方回民间居住,所住之地就是乡宁。” 李莲英刚进宫的时候在广储司带他的人就是张伯芳,当时的张伯芳已是五品的太监还是景仁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身边缺人,看他年龄虽小,但是敦厚老实,手底下还有不错的梳妆手艺,张伯芳虽然在宫里经历了各种心机手段,污作的脏事,但是依旧本性忠厚,对待同样的忠厚的李进喜很是喜欢,于是只要是轮值为皇太后梳妆的人不在,张伯芳就安排李进喜接手,本身手艺就不错加上个性温和,驯顺又讲礼貌,这一来二去的为皇太后所喜,不到二十六岁就和师傅一样担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与师傅平起平坐。 “算起来你师父年龄也不小了?哀家记得好像年龄比哀家还大呢,哀家一进宫的时候他就在!” “老祖宗记性真好,奴才师傅好像是道光初年生人,今年七十三了,比奴才大了两轮还不止!” “身体可还不错?七十三也是个坎?” “劳主子挂念,去年上半年身体不好,不过这下半年好像得了新招的女婿医治,身体可是康健的很。” “这年纪能康健就是福,上次你说了一嘴哀家记起来了,像是弟弟早殁就剩下侄子侄女!” “说起来,奴才师父也是cao劳的命,这次来信说是侄子乡试又落榜了。”李莲英叹了一口气。 慈禧看了一眼,“这样吧,来京城入国子监读书,将来也好走仕途!” 李莲英一听赶紧跪下,感激涕零一般,替师傅道谢。 慈禧笑着让他起来,“堂堂大总管像什么样子?这样也算是帮着你师父把侄子侄女都安顿好了,也能安享晚年了,侄女嫁到什么人家呀?” 李莲英皱着眉,想了想说道:“好像就是乡宁的一个县令?” 慈禧笑骂道:“你这奴才,县里除了一个县令还能有几个,这样说来这县令年龄也不小了。” “老奴不敢欺瞒,好像是个年龄二十三的年轻人。” “哦,是吗。这么说来一个二十三的年轻人被胡萃臣如此吹捧,还被你师父招为女婿,此人不简单啊,哀家有些好奇了,有时间真得见上一见,看看有没有三头六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