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 甘泉起义 (第1/2页)
清末恶徒传正文第一百三十一章甘泉起义李家原是陕西甘泉县的一个小地主,家有余资,还请刀客教导幼子李忠奇学了几年功夫,日子过得十分富足,自从光绪十五年以来,气候反常,经常出现大旱天气,陕西之地本来就是十年三旱,这次五六年都不下雨,田地收成一年比一年少,但是每年的赋税一点都不能少,过去年景好的时候,这些支出影响不了生计,现而今大旱的气候,一方面大量的土地无人耕种,佃户们都逃荒去了,能坚持下来的只剩下的十几户个人家,收来的粮食连自己嚼咕都不够,还得接济佃户,不能眼睁睁看他们饿死,更别说交粮税了。不过那些大地主还好,有大量水浇地支撑着,像李家这种都是旱田的小地主可就倒霉了。 陕北十里一粮长负责收缴粮税,李家实在拿不出。过去还有银子支应着,现在过了四年,银子都花光了,李忠奇的父亲去县衙讲理,过去康乾时代,气候大旱朝廷会免除粮税,平顺民心。所以一群小地主结成队伍去县里申诉,但是现今不如往日,即便是朝廷想免粮税地方也不会同意,更何况朝政现今缺钱的样子,县令直言粮税肯定不免。李家叫嚣告到府城,府城不行,告到省里。咆哮公堂,县令气坏了,当即打了板子,李家老爷子被抬回家,大病一场,家中的银钱花的差不多了,但是人还是没留住。李忠奇人虽然火爆脾气,但是身不由己,自己已经成家了,为了家中妻小,上面还有母亲,姨娘,下面还有弟弟meimei,只能大片的卖祖产缴纳借款和粮税。 可是谁想到秋役又来了,粮长堵上门要钱,这时候家里哪还有多余的银钱上供,况且父亲在世的时候,徭役从来不管的,也没人上门要求缴纳代工的银子。这明显是欺负破落户,典型的落井下石嘛!李忠奇拿定决心不理会,谁知道粮长的狗腿子拉扯自个十多岁的meimei说要抵债,李忠奇此时哪里还能忍,不能这么欺负人的,脑子充血,当即掏出短刀直接结束了恶霸粮长的小命,其他的小喽喽虽然天天欺负人,哪见过杀人的事,赶紧放了人一个个吓的撒腿就跑。 此时李忠奇清醒过来,粮长也是官吏,这是摆明的杀官造反呢,自己要是被抓了,这家里的大大小小还活的下去,赶紧收拾跑路,幸好自己的十几家佃户对自己不离不弃,过去困难的时候,有些钱粮李家都拿出来让佃户们全家活下去,这会李忠奇倒霉,土地肯定会被县衙收走,那这十几家佃户一点活路都没了,索性跟着李忠奇跑吧,一帮子一百多号人老老少少占了九成,根本走不快。加上甘泉县敢肯放过他们,半路二十多个差役们就堵住了李忠奇一众人,李忠奇也是悍勇,自己手持大刀一马当先,后面十几个佃户人家的壮丁跟着手持铁锹,钉耙跟着冲锋。 差役当差是为了混口饭吃,又不是拿命玩的,队伍一下子就被冲散了,李忠奇逮住几个跑的慢,几刀砍死,当即吓得其余差役玩命的跑,只恨爹妈少给了两条腿。 仅此一战,李忠奇和佃户们发觉官兵不过如此,自己何不学着水浒英雄啸聚山林呢。李忠奇是个读过书的人,加上自己的meimei天生的聪慧给自己当军师,占了野猪岭,开始啸聚山林。李忠奇和佃户们四处劫掠官家的粮饷,同时不断的收拢了一大批流民,壮大自己的实力,这就是后世的甘泉起义,当时朝廷称为甘泉匪乱。 人口多了,需要抢的东西也就多了,以前只抢官家,后来那些大户士绅什么的,能抢都抢。时间一长,延安府的知府顶不住下面士绅的压力,派住汛的守备带着三百多号绿营前来剿匪,绿营早就烂透了,但是装备的抬枪弓箭一类给了李忠奇一伙很大的杀伤。 李忠奇一伙是什么人,穷人!一帮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主,李忠奇打仗前说的明白,自己战死了,李家养着他家的老小,所以一旦打仗,个个悍不畏死。 抬枪是前装滑膛枪,重达14公斤,长度两米五,需要前边一个人用肩膀抬着,后面的人开枪,口径25毫米,一旦打出去杀伤力巨大,但是打一发,再装填难度大,时间过长。清军此时装备的另一件杀器——弓箭,清军鼎盛时期装备两石弓,此时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拉贡,都是样子货,半石都不到,明晃晃的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