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一七章 桓甫 (第1/1页)
相国府内,种了许多树。高高低低,品种不一,叶落泛黄或红,萧瑟的日子里倒显得生动了些。 下人早上清扫一遍,下午又落了一地叶子。烦了嘀咕两句,就听到屋内传出几声断断续续的咳嗽声。 “大人,要不要传个大夫来瞧瞧?”管家体贴的轻轻、缓缓拍着桓甫的后背。 桓甫过了年也要八十了。三十岁入朝为官,辅佐的还是先帝。矜矜业业,为国为民。与那权臣施玄斗智斗勇。两人如今一个在死牢里度日如年,一个在家中慢慢养老。 屋内陈设雅致,他着了几层夹棉素锦,披了个深色袍子。拿起帕子捂着嘴,气息不稳的叹息道,“吾老了,不中用了,死了就去面见先帝。这一生辅佐皇家,不求问心无愧,但求无功无过。” 他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别的事不敢说,至少对着自己当年的爱徒,真的是心有愧,愧于人。 桓甫的爱徒就是阿初的父亲唐仁,那个倔强不回头,直往南墙走,结果死了的好臣子。 唐仁的确挡了许多人的道:因为他而不能熬出头,因为他不能贪赃枉法。更重要的是,刘淮着急登帝,太师在旁出谋,而先帝的那道秘旨,就是桓甫痛下杀心的缘由。 臣子那么优秀,天子如何服众?更何况长公主监国,本就让他觉得不妥。 下人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人,胡鹏。 桓甫招呼着他落座,端过碗喝起白粥。胡鹏也不打搅,静静坐着等人吃完。 “你前些日子不是说,要带个能倚重的年轻后生来吗?人呢?” 胡鹏就着坐姿,给桓甫鞠了个手礼。“只能说下官看走眼了。那人已经不在朝堂上了。” 桓甫拿着勺慢慢顺着一个方向搅着,等放到唇边觉得温度差不多了才喝。 “我想也是。能像当年仁初般,少有才情盛名的,前前后后能出几人?” 仁初啊,是唐仁的字呢。 听着桓甫还在这么唤着唐仁,说不嫉妒就是虚的。胡鹏是与唐仁同一年入仕的,只是唐仁从摸爬滚打,一步步迁升到了邺都。而他呢,是沾了亲戚的光,一路顺风顺水被送入朝中的。 两人才学能力相当,唯有理想不同。一个致力于情明盛世,一个只想再往上走一层。 一碗热粥喝完,浑身顿觉舒畅,胃中又是一阵暖意。桓甫说道,“我不在朝上,陛下那你可得多多敦促,循循善诱。” 胡鹏点了点头,“大人,你可还记得长公主与小郡主。自八年前,两人仿佛消失了般,难寻踪迹。” 桓甫当然记得。“既然这么多年都找不到,你今日来提,莫非是有线索了?” 胡鹏一直好奇那个阿初的来历,昨日终于得了一些线索。这个阿初是三年前来的邺都,曾在一家当铺,差点典当了一块血玉。若说是常人,不容易得到那般珍贵的物件。也是那么巧,曾经胡鹏也有这么一块血玉,当年还赠给了唐仁。 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还有些牵强。不过倒是提醒了他:阿初的年纪,与那失踪的小郡主相仿。若说杨怀瑾喜欢的是个男子,他就不往这里头想了。若不是男子呢?反正他曾见过阿初,当时只觉得寻常,等到回想与唐仁的面容相较,又觉得出奇的神似。 “还有些疑问未解,等下官验证一二,自来禀明相国大人。” 。。。。。。 杨怀瑾听过老张得来的消息,胸闷得差点透不过气来。 “怎么可能?杨府从未与人结怨,是谁要放火这么恶毒。”他细细想来,会是苏眉吗?不对。她已经将自己父亲折磨成这样,为的只是套听自己与阿初的消息。放火烧宅子于她有什么好处? 那就只剩救回父亲的萧湳之了。可是,他又有何理由做这种事呢? 若不是他们,又能是谁?冥思苦想却不得正解。 杨怀瑾回到房中,见杨远山睡得踏实,气息安稳匀长。他这一次遭罪,已经生出许多华发。所以这件事,无论如何也得先瞒着。不能叫他知道,大半身苦苦经营打下的家业,就一夕没了。最怕他受不得这种刺激。 他胸膛翻涌起熊熊怒火,指尖深深掐着手掌,青筋毕露。“无论是谁要害杨家,必叫他们付出所有。” 这里,他是呆不下去了。 翌日上午,他准备妥帖东西交于老张,“我要出去几日,辛苦你几日照顾我父亲。” 老张忙不迭的答应着点头,问他:“那你要去查这事吗?若是危险,还是交于官府吧。” 杨怀瑾不会以为官府真能抓住犯人。所以他打定主意,这事还得亲自来做。 踏出了密林,他直奔邺都城内。 “大人,有个人一直站在门口不肯离开。” 胡鹏从下朝后,一直忙活今日陛下给的难题。边境大都护姜庾传信来了,说那里紧缺粮食。指望这边赶紧派人送些去。 粮食倒是不难筹措,只是去送粮的人选还没出来。如今那边乱的很,万一路上遇到劫匪乱兵,谁去谁倒霉。 胡鹏愁眉不展,不知能选谁去。弄不好像苏旁般,举荐一个蠢人,还会连累自己。 他随口吩咐道,“本官正在忙,你将人赶走便是。” 杨怀瑾守在尚书府门外一个多时辰了,脚底又麻又酸疼。 胡鹏听到下人来报,那人还不愿走。便问道:“那人长什么模样,可有自报姓名?” 下人回道,“小的瞧着是个好看的公子,他说他叫杨怀瑾。” 胡鹏愣了,眼神一凝:这人当真没死?倒是有勇气回来见自己。 “那就绑了送都尉府,延尉大人该是很高兴能捉住人。” 下人应了声,走到了门外,准备绑起杨怀瑾送都尉府去。结果见到胡鹏亲自走了出来,还拦住了道,“不急,让他进屋子说话。” 进来了,杨怀瑾立时跪下,“怀瑾先谢过尚书大人知遇之恩。” “本官不敢当。说说吧,你冒死前来所为何事?” “杨府今非昔比,还请大人给个机会。”杨怀瑾说的很认真。 “杨怀瑾啊,你当真不是一个废人。”胡鹏看到这杨怀瑾,就生出了一种惜才之感。 天底下聪明人何其多,能折腰的也不少。但是跪下后,还能堂堂正正站起来的,凤毛菱角。 这种感觉就如当年对唐仁的欣赏。那个一身傲骨的俊才,背光而立,对着想要杀他的人轻笑着,“吾死总会有后继人。” 可惜啊。若不是政见不合,理念不同,两人应该能做一辈子的志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